2012年4月,系统论释佛教 “佛、法、僧”的首部汉传佛教大作《三宝论》丛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本套丛书由明贤法师历经多年抉择思维著述,是一部正面解释佛教三宝的百万言大著,是当代首部正面将“三宝”根本元素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佛法著作,正面回应社会大众对佛宝、法宝、僧宝社会价值的部分质疑,将佛教正信以科普形式展现到大众面前,希望以此推动佛教正信实践的真正落实。《三宝论》丛书本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爱国爱教、随顺世间的精神,忠实陈述三宝真实义,全编共四册,包含:《佛宝论》、《法宝论(上、下)》、《僧宝论》。
其中《佛宝论》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佛陀》,基于原始佛教教义,追根溯源地介绍了佛作为人类一员所具备的种种人性特质与超凡的道德力量,继而顺应佛陀弘法路线,渐次描述大乘佛教的纲宗教义,所以作者将第一章《佛陀》的主题确定成“娑婆世界的教主”。
第二部分名为《寻找》,作者借助2006中印友好年,作者作为“重走玄奘大师取经之路”的中国佛教友好使者,代表汉传佛教界,向印度回传了玄奘大师塑像、《大唐西域记》、《六祖法宝坛经》及禅门五家法脉,进而巡礼了佛陀“八相成道”诸圣地记录并叙述了佛陀在印度遗留的风范与方规,实地考察印度、尼泊尔当地的佛教信仰与传承,亲身经历,翔实记录,叙述了佛陀在印度遗留下来的永不消散的风范与伟大的生命气息,由此揭示出中国佛教传译而来的历史根据,以与历史完全相应的印度、尼泊尔社会现实——印证佛陀述说解脱道真理的客观社会背景。
第三部分是“延续”,作者为了让佛陀的踪迹永远成为佛弟子真实的依靠,全力介绍了如理如法塑绘佛像的相关知识,将佛陀带回我们的故乡,让佛陀的光彩永远照耀人间,让佛陀的法炬点亮众生的心田。
《法宝论》全书亦名“入中论未名疏”,是作者于2009年至2010年间应北大禅学社礼请,在北京大学开讲中观法要《入中论未名疏》的讲稿。《入中论》所阐明的中观正见,是释迦牟尼佛一生弘法过程中于中年时期诠讲的核心佛教教义,是印度中世纪大乘佛教界最重要的思想成果,可谓最完善的“大乘佛法概论”。本书综合了近二百部佛教大乘经典所诠释的义理,进行了逐文解读,援引用为佐证的资料,在三百种以上。全书是第一部当代禅和子完成的中观学术巨著;第一部由僧人在北京大学讲台上完成的佛学概论;也是迄今为止最庞大的一部课堂口授笔记;尤其难得的,这是第一部由当代汉人著作的《入中论》详注!此次讲解,开创了当代于大学校园中系统讲解佛学典籍的先河!
中观的法义,是佛陀在中年时期转动的般若法轮全部思想,代表佛门最高水平的智慧,是历经佛陀近二十年努力培育大众根基才迎来的大乘正法核心。当时,佛陀正值盛年,天台宗将这一弘法时期喻为“日照中天时”,所弘扬的佛法,被喻为“日照中天的一代时教”。
这种干净利落而又成熟大气的宗教智慧,宛如太阳运行在蓝天的正中,光明耀眼,无论从天理、国法、人情的任何角度,都是最为充实强盛的。无论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需要,还是佛法核心精神的显发,日照中天的气象,始终是中华文明传承者不会改变的真实性格,也是所有华夏学人一贯追求的高尚品行!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竟然以84岁高龄通阅了整部讲稿,并欣然赐字——“日照中天——入中论未名疏”!
《僧宝论》全书是作者历经20年僧团生活中,见证汉传佛教僧宝在现代中国,所发挥的现前僧住持佛法伟大事业的真实笔记,系统总结了僧宝定义及皈依僧宝的功德、含义、原因、方法,并叙述了如何如法依止僧宝、如何避免谤僧及调整行为、如何理解出家为僧的特殊意义。
该书解决了近现代社会大众最为关注的“四依法是否否认依止现前僧的意义”、“华夏传统文化是否视出家行为悖逆孝道”、“禅宗是否无师承,禅宗如何师承”、“如何对待过失僧”、“俗众可否非法呵举过失僧罪过”、“为何称凡夫僧为宝”、“僧服可否现代化”、“世人全部出家修行世界是否会灭绝”、“以护止杀的非暴力佛教精神”等重大难点问题。作者希望通过本书,来阐明僧宝的大义,让全新一代的师僧与弟子们,在探索中,更为客观地、通情达理地、远离狂热地,承担起全面传承佛法的伟大使命!
目前,该书流通过程中广受赞誉,推动了当代佛教信众全新的信仰形式,为多所佛学院所、大中院校宗教系课程的学修教材,展卷阅读爱不释手, “不仅品相好,内容更精彩,兼具深度和广度,既是智识的盛筵,也是孕育法身慧命的明师和指南针,是非常值得一读并珍藏的好书”、“整套书开合宏阔,是全面了解佛教多层面不可多得的法宝。学佛过程中知见上的问题,几乎都得到了完美的回应”、“《僧宝论》将皈依僧宝及如法依止师僧的要点阐释得极其详密,让人清晰了知如何对僧宝产生正信与正见,读后叹服,强烈推荐!”“解决我多年的困惑,现代学佛人第一推荐书!”……全书知识面系统覆盖佛学初学者、以及佛学研究者,使人们都能从中获滋养。
《三宝论》作者明贤法师,1992年于江西云居山真如寺依弥光老和尚剃度出家,19岁于安徽省九华山仁德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继而依止一诚长老参学有年,在“中国禅宗样板丛林”云居山真如禅寺多年接受严谨禅法训练,兼习汉藏南传佛教诸典籍,进学中观、楞严、戒律、及佛教造像等学科,曾编辑出版《入中论导读》、《应无所住》、《僧宝论》及《禅七》等著作,随后参与东林大佛建设工作。先后于一诚长老、本焕长老、佛源长老、灵意长老、海音长老座下,接沩仰、临济、云门、法眼、曹洞五家禅宗法脉。2006年作为“中国佛教使者”,与台湾慧在法师并肩西行,历尽艰辛,重走玄奘大师当年西行取经道路,于当年年底到达西行终点那烂陀寺,将一路携带的玄奘大师塑像、《六祖坛经》及禅门五家法卷,回传给了佛教母亲国的印度那烂陀寺。季羡林老先生评价为:“重走西行路”将使新世纪“文化拿来”和“文化输出”成为人类文化平等交流的重要方式。2006年底,为了促进汉藏佛教文化的健康和谐交流,开始组建青海省青海湖畔的北海禅院,2008年,其第一期工程的“青海湖祥和菩提塔”获得十一世班禅确吉杰布大师亲笔题名。2009年,在寺院建设的间隙时间,法师应北京大学禅学社、北大宗教文化研究会等社团邀请,于北京大学宣讲禅宗、中观等佛教法要,同年,分别开讲了《入中论未名疏》、《祖师禅意未名湖》、《中观见与道德经》等重要佛学课程。为丰富北京大学学生课外活动做出了重大贡献。2012年,提出“人生难说目的”、“有苦难就有信仰、有人心便有禅宗”、“禅宗是最契合中国现代人的修行法门”、“不立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最高境界”的主张,为佛教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佛宝论》在线阅读:http://fo.sina.com.cn/zt/fbl/index.shtml
《法宝论》在线阅读:http://fo.sina.com.cn/zt/mxfbl/index.shtml
《僧宝论》在线阅读:http://fo.sina.com.cn/zt/mxfssbl/index.shtml
分享到: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