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陀在世的时候,外道出家生活习惯,都是到外面去托钵的。
2 佛弟子如果不出去托钵,人家会说闲话,说佛不是修道人,这是没法子,只好出去托钵了。
3 佛弟子每天出去托钵乞食,按着顺序一家一家地乞。
4 不能超过七家,七家都托不到,这一天只好回去挨饿,饿一天明天再来。
5 不能拣选这个人家有钱,到他家里去托钵。这个吃的东西好一点,那你就有分别心;他没有分别心,他平等地乞食,按照这个顺序。
6 在佛陀那个时代,佛弟子是日中一食,过中决定不能吃东西。
7 现在虽讲持午,其实不是持午,是“过中不食”。午时是从十一点到一点,两个小时;日中,每天时间都不一样。
8 日中一食叫斋,过中就破斋。每天日中的时间相差四分钟的样子,每天不相同,所以真正持午的人应当用天文日历。
9 在古时候用日晷测量太阳,要在日中之前吃东西。如果碰到阴天,那就没办法!从前也没有钟表,有钟表也不准。
10 现代比从前方便多了,现在有天文日历,记载着每天日中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很清楚。
11 像台湾的天文台他们发行的日历,每天日中的时间都记载得很清楚,几点、几分、几秒,每年日中的时间差距差不多是半个多小时。
12 真正持午,如果他不用天文日历,最好在十一点半以前吃饭,大概不会过中。
13 日中以后只能喝水,在戒律里面讲没有沉淀之物可以吃。水不沉淀,蜂蜜不沉淀,蜜糖不沉淀。
14 豆浆、果汁会沉淀,凡是有沉淀的东西都不能吃。现在我们看到许多持午,他下午水果也吃,牛奶、豆浆更不必说了!
15 喝一杯牛奶,牛奶会沉淀的,这在戒律上讲全部都破斋了,持午功德完全破掉了。
16 日中一食,他吃的东西是有定量的,绝对不是把三餐东西一餐吃掉。他怕饿特别多吃一点,这样不行,这个错了!
17 我们也看到许多持午的人,他不持午的那一天,他吃的东西少,持午的那一天,他中午的一餐饭吃得特别多,这个搞法会把肠胃搞坏!
18 实在讲,修行不必这么做法,不是说不吃东西就能成道,所以,一定要晓得佛经里许许多多制定这些仪规的道理。
19 过中不食,在从前那个时代,佛的这些常随弟子多半都在那边打坐修定,他心清静。他三衣一钵,他什么都放下了,他心清静。
20 我们现在的人烦恼太多,妄想太多,你要是修日中一食,非生病不可!
21 这个身体实在讲是一部机器,机器之所以能够运作,它得补充能量;补充不足,这个机器就要损坏。
22 譬如汔车,油料不足,你要开到高的速度,它非坏不可、非出毛病不可。
23 我们身体这部机器,饮食营养就是能量!到时候你就是给它加足才行,它才有精神,它才能办事。
24 为什么佛弟子他一天吃一餐就够了,我们三餐还不够?还得吃消夜?原因就是他那个机器省油,我们这个机器耗油。这个没法子,这不能比的!
25 大家要晓得,能量消耗到哪里?消耗在妄念上,你妄想愈多,你所消耗的能量就愈多。
26 从前出家人没有妄想,他不要攀缘,他一天到晚没想头的,他只有入定,因此他消耗量少。
27 阿罗汉得九次第定,他没有妄念,他消耗得少,他一个星期吃一餐饭,够了;辟支佛定功比阿罗汉更深,消耗更少,半个月吃一餐就够了。
28 我们不行,我们妄念太多,你又不肯给它加,那你不是自找麻烦!
29 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这决定不是充面子的事情,不是搞好看的事情,是看我们自己能力能不能做到,不要勉强,因此我们要学“节量食”,这是对的。
30 我们中国古人讲养生之道,早晨要吃得好,中午要吃得饱,晚上吃得少。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