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里讲:“以惑谈他菩萨过,则将毁坏自功德,故于大乘诸士夫,不说过失佛子行”,意思是说:我们不能谈论其他菩萨的过失。如果以烦恼引发谈论其他菩萨的过患,会摧毁我们相续当中的功德,所以对于发了菩提心,安住菩萨行大乘的诸士夫不说过失,这是佛子行。
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众生有一个通病
,喜欢说别人的过失。不仅自己喜欢说,当听到别人说其他人过失的时候,自己也很喜欢听,听到某某人有过失,虽然自己得不到什么利益,但是觉得很舒服,好像其他人都有过失,就我一个人没什么过失一样,处在这种可笑的优越感当中。凡夫人的通病是喜欢说过失,但是喜欢说过失会给自己招致很多的问题。如果喜欢说别人的过失,自己也会因为产生烦恼,听过失、说过失、传过失,会造下罪业,所以在后世也会感受相应的果报。还有在所说过失者的身份 中,有些是很低劣的人,有些是一般的人,有些是世间贤善的士夫,有些是小乘的修行者,有些是真正发了菩提心的菩萨,有些是已经证悟的菩萨,有些是佛的化现。说过失的时候,以我们凡夫人肉眼凡胎,哪里能看出到底谁具有功德,谁过患很严重;谁是佛菩萨,谁是凡夫人。即便是过患很严重,那也没有必要去说他的过失,因为说别人过失只能失坏自己的相续,让自己习惯于说别人的过失。因为说别人过失,就会习惯于观察别人的过失,看不到别人的功德,只是看别人的过失,没办法对其他众生产生恭敬心、慈爱心,一系列佛法中要求我们生起的功德都难以生起,所以我们不能说过失,不管是谁的过失。此处是指比较严厉的对境,谈论菩萨的过失。
此处的菩萨分两种。第一种是发了世俗菩提心。如果一个人发起了一刹那菩提心,他的名称已经转变成菩萨了,所以按照《入行论》的观点,菩萨的标准是发了世俗菩提心,生起为利众生愿成佛的菩提心,就是一个菩萨了。第二种按照《入中论》的观点,是一地以上登地的菩萨。
不管是哪一种,谈论过失的过患都很严重,而且此处是以惑、烦恼引发,有些时候是嫉妒心,有些时候是嗔恨心、傲慢心的心态,谈论其他菩萨的过失。第一个,是以烦恼引发的,注定成了一个恶业,虽然身三语四可以开许,但是意三是不开许的,这在《大圆满前行》当中讲得很清楚,所以如果以惑、以烦恼来谈过失,注定成为恶业,没有任何变通之处。第二个,谈论过失是造一种恶业。第三个,是谈论菩萨的过失。菩萨是很严厉的对境,这就是错上加错了,本来是由烦恼引发说别人过失的恶业,又是谈论菩萨的过失,所以罪业很重。重到什么程度呢?“则将毁坏自功德”,自己辛辛苦苦修习的功德会因此而毁坏,所以千万不要谈论菩萨的过失呀!
在很多《入中论》的注释当中,都讲到了诽谤菩萨、谈论菩萨过失本身的过失,是非常大的。在《极乐愿文》的颂词以及《极乐愿文大疏》中讲到了,如果谈论菩萨的过患,比杀害所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的罪过还要严重。因此诚信因果的人,想要保护自己相续的修行者,一定要对说过失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最好不谈过失。如果不谈过失、不参与谈过失,就不存在谈凡夫的过失,还是谈菩萨的过失的问题了。首先,当然是调伏烦恼、没有烦恼是最好的;然后,如果有烦恼的情况下,不谈过失是最好的;如果谈论过失,必须要忏悔。因为我们不知道所谈论过失的对象到底是不是菩萨,所以我们就当成说了菩萨的过失来看待,精进地忏悔。
我们身边的修行者,有时候看起来似乎是烦恼粗重的初发心菩萨,你去说他的过失,觉得他没什么,认为“我比他还早入学会,应该是老资格,应该随随便便可以说他的过失”。但是如果他发了菩提心,成了菩萨了,那你说他的过失,自己也得到过失了。有很多菩萨隐藏在世俗凡夫的团体当中,有时候隐藏在佛教中,有时候隐藏在世间中,有时候隐藏在外道中,到底谁是为了专门调化众生而显现在他们身边的菩萨?谁会知道啊,都没有办法了解,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观清净心,不谈论任何菩萨的过失。如果知道他是一个大德,我们再去谈论过失,就非常不好了。明明知道这是某寺庙具有殊胜功德的大德,还去说他的过失,相当于自杀一样。还有一些时候,我们根本不清楚,最好不要说任何人的过失,因为我们不知道谁是菩萨的缘故。
此处虽然科判当中是讲断除谈论菩萨之过,但是为了保护自己相续的缘故,最好不要谈论任何有情的过失,因为我们不知道到底谁是菩萨、谁不是菩萨。如果不谈论别人的过失,我们损失了什么?我们没有损失任何东西。不谈论别人的过失,既保护了自己的相续,培养了清净心,在这过程当中反观内心,或观察别人的功德,自己也会增长功德。因此不谈论别人的过失,非但对自己无害,还有很大的利益,而且也对他人无害,有很大的利益。
因为有很多必要的缘故,对于发了菩提心的大乘士夫,千万不要说他们的过失,观清净心是非常好的;如果说了过失,有时候会犯下更严重的过失。作为寺院、学会的负责人,不点出有些人不好的行为也不行。如果已经比较明显地看到了之后,就以慈悲心、为道场服务的清净心摄受,而不要以惑去谈论。首先了解清楚是不是有这样的问题,如果有问题,要去规劝的时候,应该以慈悲心或者为道场清净考虑的想法,和他谈论这个问题,这方面也是开许的。否则,以惑、烦恼去谈论别人过失,任何时候都不开许。如果为了维护道场清净,不得不去说过失,最好通过善心摄持,说完之后做些忏悔也是有必要的。因为佛学院的大管家们,必须在僧众当中去讲有些僧人的过失,讲完之后就念诵“嗡班匝萨埵吽”,下来之后也会念很多心咒忏悔,因为对境的确非常严厉。
如果是这样干脆大家都不要去管了,这样也不行,因为毕竟是世间当中,以凡夫为主的团体,在一起肯定就会有些问题,如果谁都不发心去做这些事情,大家的修行就不能增上。如果有些人有一定的因缘和机会去做管理者,要尽量以慈悲心、公正的心态摄受。公正的心态很重要,有时候我们听到和自己关系好的人反映情况:“我觉得这个人很有问题啊!”自己也不去调查,就开始在大庭广众当中,去宣讲某某人有什么问题,这是不好的。首先作为一个负责人要公正,两边都要听,先听他是怎么说的,反过去另外一边是怎么说的,这件事情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如果真实存在,这个问题到底应该怎么样。要通过慈悲心、清净心去就事论事,不要针对人,把事情解决,这些方面都是开许的。如果没有人去做这个事情,那团体就不能成为团体,大家的修行都不能得到增长,所以如果不得已要做的时候,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做比较好。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