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佛学概论》

发布时间:2023-09-19 01:21:01作者:心经问答网
《佛学概论》

推荐1:台湾著名国学大师的经典佛学著作

作者周绍贤为台湾著名学者,师从熊十力、梁漱溟,博通儒、释、道三家学说,曾在多所大学任教,已在台湾出版相关著作几十部,广受好评。

推荐2:海外流行数十年的佛学教材

本书精心整理自作者在台湾多所大学的讲稿,经几十年而流行海外不衰,框架清晰,说理显明,是学习佛学的经典入门读物。

推荐3:涵盖佛教概念、思想、历史、人物、典籍等诸多方面,展现中国佛教全貌

·思想从四谛、十二因缘、三法印等根本教义到大小乘分裂,再到后期一心三观、转识成智之深远发挥,以及佛学与我国儒、道精彩的相斥相融。

·人物从安世高、支娄迦谶等第一批来华僧人,到法显、玄奘西去取经,以及梁武帝、武则天等与佛教结缘甚深之帝王,更有王维等众多学佛名士。

·历史从佛教在印度之起源和几次结集,到汉代传入我国,魏晋佛学合流,隋唐八宗竞盛,宋明禅宗盛行,至清代喇嘛教传入。

·经典从最早传入之《四十二章经》,到大小乘诸多译经完成和流布,再到高僧倾心所作之注疏,以及数版大藏经的刻印。

著者简介

周绍贤,山东海阳人。幼时便习五经,后师从梁漱溟、熊十力等著名学者。后赴台湾,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教授及台湾辅仁大学研究所教授。

一生治学严谨,博通儒、释、道三家经典,建树颇丰。著有《魏晋清谈述论》、《文言与白话》、《松华轩诗稿》、《道教全真大师邱长春》、《中国文学述论》、《道家与神仙》、《老子要义》、《孔孟要义》、《荀子要义》、《论李杜诗》、《庄子要义》、《列子要义》、《汉代哲学》、《应用文》等书。

内容简介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自汉代传入我国,历经几千年,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佛教经典数量繁多,义理艰深,语言晦涩,往往令人无从入手。

本书整理自周绍贤先生于台湾几所大学讲授佛学课程时的讲义,框架清晰,内容全面,实为开始研习佛学的必备书籍之一。该书一方面阐明了十二因缘、三法印、五蕴、中道等基本佛学概念,一方面梳理了佛教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兼顾如“三武一宗之厄”等重要史实,以及鸠摩罗什、玄奘、永明延寿等高僧事迹。最后还着重介绍了天台、法华两个极具中国佛教特色的宗派思想,并详细论述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全书史料翔实,说理客观,不仅能让刚接触佛学者迅速入门,获得正确的见地,也能让有一定佛学基础者建立起全面的知识构架,驾驭起佛学全貌,以便更深入地研习。

《佛学概论》试读本

第二章佛家之根本教义

释迦成道后,对人说法,不谈远于事实之理论,故世界之永久短暂

及人之死后如何种种“不决问题”,皆不予解释(《中阿含》卷六十《箭 喻经》,佛尝提出十不决问题,即世界有限无限,及人死后灵魂等等问 题),盖以为纠缠于此类问题之中,于当前急须解决之问题,无所裨益也。 既悯众生之痛苦,则即当追求离苦得乐之法,是以首须了解苦从何来? 如何将苦消除?因此悟出“四谛”之理。宇宙一切事物之形成,决非无 端而来,人生之痛苦亦然,因此悟出“十二因缘”。所谓苦,不必为饥寒 贫穷之苦,所谓乐,亦并非物欲享受之乐。若然,则富贵之人可谓极乐, 然而帝王亦自感其苦,故苦乐之实际,亦颇玄妙。因此,非明道之人不 能得真乐,亦非明道之人不能领会真乐。明道者,看破世相,了悟诸缘, 淡然自如,不为物役,自有真宰,不迷现实,不苦苦有所求,故能超脱 生死,随自然而容与,与大化为一体,此即至上之乐境——涅槃。因此, 悟出“三法印”。四谛、十二因缘(即缘起法)、三法印,为佛家教义之 三大纲领,此释尊所亲自悟证者,其一生讲法,即依此为本,此为佛学 之原理,述之如下。

一、四谛

苦、集、灭、道,曰四谛,又名四圣谛,或四真谛。谛者,理也, 言四项真理也,分述如下。

苦,指人世之一切苦而言,《大论》云:“众生有三种身苦:老、病、死; 有三种心苦:贪、嗔、痴。”所愿者求之不得,苦;所恶者除之不去,苦; 功名事业不成功,苦;成功而患失败,苦。佛家以为此世界毕竟一切苦,

果由何招引而来?由何造成?集谛即苦之原因所在。人因“无明”(暗钝) 而生出种种执著与欲望,驱使身、口、意造种种业,业即集聚而为业力, 业力结集而为业果。善业有生善果之力,恶业有生恶果之力。恶果即苦果, 故苦之根本原因为由无明而生妄想,由妄想而造恶业所致。现在之苦果, 乃由过去之恶业所产生;现在之恶业,即产生未来之苦果。妄想、恶业 为造成苦果之原因。此即为集谛。

灭者,灭除一切苦恼也,故可称为苦灭谛,此为佛家之解脱论。前 二谛明现世之为苦果,与苦果生起之集因,此乃明灭除苦因苦果,所得 常住安乐之涅槃。依佛之观察,生起苦果之近因为业(凡一切造作皆曰业), 业乃依惑而有,将惑分而说之,即有根本原因之无明,依无明所起之妄想, 依妄想所生之执著、欲望。易言之,以不知世界之真相,以现世存在之“我” 为实有,由此迷惑之见而造诸恶业,结成苦果。是故欲灭除苦果,则须 勿造业;欲不造业,须断除妄想;欲断除妄想,须观察世界之真相,了解 本来无我之理。既知本来无我,即不起惑,不造业,轮回连锁于此断绝, 生死之苦由此解脱。此即所谓灭谛。

道,即灭苦之道。道犹道路,即由灭苦而达至涅槃之道,此为佛家 之实践修行论。修行之道颇多,三藏大典俱讲此道。其主要者为“八正 道”,亦称八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 定。依此八法而修行,即可除苦断集,而证得灭苦之后所达之宁静清凉 之涅槃境界,此即为道谛。

四谛之内容,可用浅显之比喻说明之:苦如人患病,集如病之原因, 灭如病已痊愈,道如治病之药。人身有病,自觉其苦,既经诊断,确定病源, 如接受药方如法服之,方可消灭疾苦而得康乐。芸芸众生,浮沉于孽海 之中,如不厌其苦则已,如厌苦,即当本诸四谛“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方能登彼岸而得解脱。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