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与“烦恼”两词,在我们佛教徒中是经常谈论的,特别是静坐时,大家都认为要以息灭妄想,断除烦恼为关键。然如何息灭妄想和烦恼,就有许多说法:有人认为起心动念,就是妄想和烦恼,只要停止起心动念息灭妄想,断除烦恼,如是就可以了脱生死;有人认为大脑进行思维就是妄想和烦恼,什么也不思维,就是息灭妄想,断除烦恼,如是就能了生脱死。此等各种说法不一,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
我认为:“妄想”与“烦恼”是无形无状的。虽说思维思考等,皆是妄想和烦恼。但同是起心动念,就不一定都是“妄想”与“烦恼”。经中说的“正念”、“正思维”也是在起心动念、思维、思考的,并不是一念不生,一法不思。就禅定本意而言,便包含有“思维修”。若以不起心动念,而什么也不思维不思考,便成为断灭见,是外道的灭尽定的境界。
我们要息灭妄想,断除烦恼,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妄想”和“烦恼”,然后才能够息灭断除它。此“妄想”是指凡夫众生颠倒和迷惑之心念,无始无明,所引起的贪、嗔、痴等烦恼,执着内有实我,外有实物,我为能受,物为所受。对此虚假不真,幻化不实之妄我妄境,却千方百计,念念不息地去追求,希望自己能得之,此种偏计执着,就是妄想。如常见世人,少有随遇而安者。今天想要升官,明天想要发财者等等,大有人在。由是求而未必能得,因此生出种种烦恼。而“烦恼”是指无始无明,所引起的贪、嗔、痴等各种之妄求,使身心煎熬逼迫,不得安宁就是烦恼。
学佛悟道欲契机,用心勉求尽非是。
惑业苦等皆真如,何必骑驴去找驴。
颠倒凡夫自性迷,寻金未得抛金狮。
昔日演若狂头觅,万法本一宜了知。(信息来源:摘自《觉群》)
编辑:明蓝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