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末,我的一位同学在乡下的一个铁厂当秘书,给我讲了一个发誓的故事,让我至今记忆忧新。 铁厂要过中秋节,节前,员工集体放假回家,给留守厂里的看门人买了五斤猪肉,让其过节时食用。当时,做饭的师傅与看门人都在场。不久,五斤猪肉不翼而飞,看门的说是做饭的拿了,做饭的人不承认,两人为此争吵不休。看热闹的人不明白究竟是做饭的拿了肉,还是看门的冤枉人,一头的雾水。为了证明各自的清白,正当午时,两个人在厂区的中心院子里烧香发毒誓:看门的人发誓说,如果是自己冤枉了人,让自己死在八月十五;做饭的人发誓说,如果是自己拿了肉,让自己死在八月十五。看热闹的人都觉得很可笑,没有当回事,一笑而过,也就散了。中秋节那天,做饭的师傅,真的死了,让人回想起这个故事来,不同的人又有了不同的猜想。 对发誓不相信有结果的人,认为是巧合;对发誓相信有结果的人,认为是报应。 这样的故事,在所谓的迷信的昔日农村,发生的累见不鲜,结果也是应验的多,巧合的少。 中国的古代小说经典中,这样的故事层出不穷。隋唐演义中的秦琼与罗成发誓的故事,就很耐人寻味。秦琼与罗成是表兄弟,秦琼的剑神出鬼没,罗成的枪天下无双。两人发誓把自己的绝活教给对方。罗成发誓:教不完罗家枪,被乱箭射死;秦琼发誓:授不尽秦家剑,吐血而亡。罗成教秦琼的时候,留了一手回马枪;秦琼教罗成的时候,留了一手杀手剑。以后,在一次战役中,罗成被乱箭射死,在《薜仁贵征东》中,病重中的秦琼争夺帅印领兵出征,在举石狮的比赛中,吐血后不久而亡。应验了各自的誓言。 过去的中国人,结婚要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拜天地的目的是把天地作为自己的证婚人,发誓对对方的终身负责,让天地神明作证,监督自己的行为,如有违背,将受到神明的惩罚。 如果你能细心观察的话也许会发现,人们一生所发过的誓言都会在特定的时间及特定的场合内兑现。众多的事实都向人们讲述着誓言终究会兑现的道理。因此农村的老人说话一般都讲究忌讳,不该说的不说,也许就是怕无意中说错了话而遭到报应。不管是真心发誓还是随便说说敷衍,神只看你发誓的行为,只要发誓了就是签了合同,就要执行合同。 一个作者写了他家发生的一件事: 他的父亲干活,很辛苦的攒了点钱,借给了别人,想挣点儿利息。有一年春天,前院的邻居还父亲的150元钱时,父亲记错了帐,邻居少还了50元的本钱。80年代的农村,50元钱可不是个小数。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