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举办“东亚佛教文献与僧传研究 ”课程

发布时间:2024-07-22 01:19:29作者:心经问答网
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举办“东亚佛教文献与僧传研究 ”课程

池丽梅教授在给北京佛研所的研究生班讲课中

2016年9月17、18日,旅日学者池丽梅教授在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为研究生班集中讲授“东亚佛教文献与僧传研究”课程,本所将陆续发布该课程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一、课程概要

本专题课程的主题为“东亚佛教文献与僧传研究”,在6个小时的课时当中,我们就以下3个主题展开具体的评述和讨论:

第1节课(9月17日13:00-15:00)

东亚佛教文献——以《续高僧传》为中心;

第2节课(9月18日9:00-11:00)

僧传研究(1)——以《续高僧传》卷7所收“亡名传”为例;

第3节课(9月18日13:00-15:00)

僧传研究(2)——以《续高僧传》卷27所收“僧崖传”为例。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为在有限期间内达成最佳效果,以期获得融会贯通古典文献以及现代学术成果的目标,采取师生共同集思广益的方法,训练学生解读佛教文献与文献诠释的能力。因此本课程要求参课同学课前、课上的积极参与。

关于运作方式,具体如下:根据同学们自身的学术兴趣,参课同学们将被分为3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上述其中1个主题,并就该主题提前准备相关原始材料,阅读下述参考文献。

每节课的第一个小时内,请负责担任的小组成员发言,具体讲述其:(1)调查、研读方法;(2)评述该主题的研究现状;(3)指出当前的问题所在;(4)并就如何解决问题大胆提出个人见解。

因此每个小组可以组内分工、团队合作,课上每个组员都要就各自分担的部分发言。由池教授针对各组的准备工作、研读成果,和组员的个人见解,具体评述或提问。

每节课的第二个小时,池教授讲述个人的调查方法,评述该主题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的问题所在,并就如何解决问题提出其个人的见解。

三、教学目标

本课程目标为培养同学们理解佛教文献的发展历史,训练与现代学术界对话的能力,提高现代学术论文表达能力。为检验该课程的效果,课后报告采取以下两种形式,同学们可以依照自身的兴趣、能力,任择其一。

选择1:从上列的参考文献中选择一篇(或多篇)论文,写作一篇读书报告,字数大约5000字左右。

选择2:从上述的主题当中选择其一,根据课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在课上所收获的新讯息、所领悟的方法,就该主题写作一篇学术性论文,字数不限,但须具备一定的学术规范。

四、主要教材与参考文献

《续高僧传》(中国佛教典籍选刊),道宣撰、郭绍林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

李富华、何梅,《汉文佛教大藏经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李际宁,《佛经版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池丽梅,《〈续高僧传〉的文本演变──七至十三世纪》,《汉语佛学评论》第四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224-268页。

池丽梅,《〈续高僧传〉在日本的流传》,“海上交通与佛教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年1月14日)论文。

James A.Benn. “Where Text Meets Flesh: Burning the Body as an ApocryphalPractice in Chinese Buddhism”.History of Religions, Vol.37, No.4(May,1998), pp.295-322.

【池丽梅简介】日本鹤见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教授。东京大学硕士、博士,曾师从木村清孝、末木文美士教授等国际著名佛教学者。2005~2007年于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随著名佛教文献学家落合俊典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专攻东亚佛教史、天台学、《续高僧传》等。出版日文著作主要有:《唐代天台佛教复兴运动研究序说》(2008)、《〈续高僧传〉研究序说》(2013)等。擅长以极细致的文献学与历史学方法研究佛教大藏经成立史的发展脉络,及东亚佛教文化交流史。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