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出家人用微博:大众舆论里人文氛围的稀薄

发布时间:2024-07-11 01:20:43作者:心经问答网
出家人用微博:大众舆论里人文氛围的稀薄

女学生出家后刷微博事件引发热议(图片来源:资料图)

在近日的大众媒体上,有一系列和佛教挂钩的新闻颇为吸引网友注意,其中青岛大学一位年轻女学生出家后刷微博事件更是引发热议。然而大众舆论对于这位年轻出家人的所有讨论,几乎就禁锢在了两个主题上,一是“出家的决定需要多大勇气,她到底经历了什么?”二是“她怎么还在玩微博?”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当事人自己的话非常真诚有力:“只是当我发现了金子,自然可以扔掉废铁,貌似不需要什么勇气。”我想这也是不少当代出家人希望澄清的问题。正如当事人所说,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亦不存在什么逃避。原因是,有对人生与轮回之苦的体悟(出离心),有为众生拔苦之渴望(菩提心),有对宇宙终极实相的探求(无二慧)。最后只能回复一句话:我出家,是因为佛陀说得对。

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当事人确实用微博记录并分享了自己亲近佛法的历程与成长。认真读过这些文字的人,可以感受到文字里的谦逊、真诚,能够体会到佛法对其生命境界的提升和滋养。当事人希望能借助微博传递自己的感想,为尘俗翻滚中的亲友给出一个思考线索,为炎炎火宅中的世人带去一份清凉的慰藉。

然而很遗憾,这样的人和事,仍然要从属于大众舆论的运行规律。一个正面、积极、善意的成长故事,是不会轻易被现在这么多人关注的。而一旦一个“玩微博,六根不净”标签烙上,这则新闻这个人物,才有了噱头、有了看点,有了所谓传播价值。

这个新闻热点或许可以给我们三点感慨。首先,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信息是靠什么样的解码方式进入我们的认知,其实是非常需要警觉的。滚滚信息被大众传媒这个浏览器过滤之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可能已经失掉了它的本真,只剩下“短平快”和“重口味”。长此以往,我们心理结构将被这个人为建构的外境,重构成戈壁甚至荒漠。

其次,这个大部分人对于信仰感到隔阂的时代,大众对于佛教人、事、物的理解,总是不能反应在一个正确的频率上。当人们谈及大悲寺,一定要爆炒它表面上看起来异常极端的苦行;当人们谈及少林寺,一定要奚落它表面上看起来时髦的弘法思路和运作方式;如今关注一个年轻的出家人,一定要挖一挖其异于常人的奇葩之处。而对于佛法真实而究竟的智慧,真正的吸引力所在,人们却无暇顾及。正是这些只瞅个性、不看共相的无聊评论,耗散了人们对于佛教信仰的尊重,引发了佛教的形象危机进而是生存危机,这对中国佛教,是绝对的致命之殇。

其三,从当前整个舆论氛围来看,国人一旦对某些人和事形成理解障碍,连换位思考的余力和余地都没有,上去就是一顿鄙薄、嘲笑和牢骚。诸如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的玉林狗肉节,正反双方一上来针锋相对、剑拔弩张,丝毫没有求取共识的诚意甚至愿望。国内的整个舆论氛围,充满的是浮躁的拣选之心,而沉静的恻隐之心则异常的难得稀有。中国现阶段基础的人文精神的匮乏、人文氛围的稀薄,亟待我们深思。对于一个年轻人的出家行为,有多少人能从这不同的生命选择中体会出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启发?

然而正如这位年轻的出家人,对于来自网络的千般刁难和质疑,所体现出的宽容和谅解一样,我们能看到她的成长、智慧和慈悲,也看到佛法将能够给世间带来的成长、智慧和慈悲。人文精神的回归之路上,我们期待佛法带来的曙光,也期待有更多的年轻人同愿同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