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跟妄心,我们凡夫永远是混在一起
净界法师
丙二、示经要并称叹法益(一、经文要义。二、称叹法门殊胜。)
蕅益大师在讲《楞严经》的正宗分,其实是有六大科,而这地方分成五部份,少一个部份是解释经题,因解释经题前面解释过,所以剩下五大科。
一、分别真妄:二本明而金沙立辨。
《楞严经》刚开始佛陀花了三卷半,来分别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
佛陀对烦恼刚开始都没有加以说明,他只告诉你反正你所有的烦恼都有一个根本,所有的功德也有个根本,这叫二种根本。
佛陀刚开始的时候祂并没有在枝末上、在作用上做分别,祂只告诉我们说:一切法因缘生。
而有二种的因缘,一种是杂染的因缘,所谓的烦恼障、业障、报障,这种惑业苦流转的因缘;另外一个因缘是法身般若解脱,产生无量功德庄严的因缘。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启动它的内心,创造很多的功德,有些人会启动它的内心,造了很多的烦恼,招感很多的业,而成就生死轮回呢?
佛陀说:因为我们的根本错误。
这二种根本就是一个常住真心,是清净的根本,而攀缘心是杂染的根本;二种根本一个是常住真心,一个是攀缘心。
这二种根本讲出一个譬喻,就像金沙立辨。我们加以说明:
我们今天看到一个金矿,我们知道它不是完全是黄金,它也不是完全是泥沙,它是黄金跟沙的和合。但是它本来是黄金,金矿刚开始是只有黄金,而后来风吹雨打日晒,慢慢慢慢这泥沙就进来了,到最后黄金跟泥沙就混在一起。混在一起没关系,黄金的本质没有改变,我们只要加以陶冶,把沙去掉,黄金的本质迟早又显现出来。
这地方的意思是说,真心跟妄心,我们凡夫永远是混在一起。
我们现在修行人的问题在哪里?
有时候我们安住在真心,生起戒定慧的功德,我们有时候安住在妄想,产生很多的贪嗔痴。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分别,先把它分清楚,先搞清楚什么是主人,什么是贼,你还没抓贼之前,先产生判断力。
古德说:妄想跟真心的判断,妄想是离尘无体,离开了六尘的境界它没有自体,而真心是离尘有体。
我们加以说明:
我现在生起一个想法,这东西很好吃,这是一个想。那你要知道这个想到底我是要随顺它让它增长广大,还是这个想法我应该把它消灭,它是个贼我应该把它消灭。
首先你要看它,你觉得这东西很好吃,这想法是怎么来的,你要找它的根源,它有没有根源。
是因为这东西你跟它接触,产生一个欢喜的感受而产生的,当你这样的外境拿掉以后,这心就消失了,这是标准的攀缘心;因为它的根源是在外面,它生起的根源是从外面来的,这就是贼,因为它会破坏你的功德,这种想法你要赶快把它消灭,对你是障碍。
我一定要好好的拜佛,这也是个想法,这想法是怎么来的?
因为拜佛能够消业障增福慧。我们是从内心道理的思惟而产生的,离开六尘的境界,它本身有一个自体的,它的自体是从内心生起的。
妄想的根是从外来的,外境的刺激产生感受,真心的根是从你内心道理如理思惟而产生的。
所以你只要找到它的根源,你就知道它到底是个黄金是应该保留,还是一个矿沙,应该赶快把它消灭。
佛陀讲这观念讲了三卷半,七处破妄,十番显见。
《楞严经》在破除虚妄,开显真实的时候,它很强调你一个人不要跟着感觉走,要跟着道理走,你不要老是做我喜欢做的事,那就完了!要做你应该做的事,你整个行动要从理性的思惟产生。
这段是分别真心跟妄心的相貌,这是第一段,讲了三卷半。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