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於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
这一尊佛『拘留孙佛』,是不是我们现在贤劫当中的佛?小注里头有说,不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贤劫,注解上讲「此非贤劫第九,减至六万岁时出世之佛」。后面又告诉我们,「《准万佛名经》,有无量七佛之名」。这个解释得好,同名同号的佛菩萨很多,劫也有同名的,世界也有同名的,所以确定不是我们这一个贤劫里面的拘留孙佛。如果是我们贤劫的拘留孙佛,那应该是要放在前面,他距离我们近,他这里面的排法是愈说愈远。「拘留孙」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所应断」,又翻作「作用庄严」,实在讲第一个名字好。什么东西你应该要断?烦恼应该要断,生死应该要断,所以他的名号从这个地方来建立的,就是佛法常讲「断德」。大乘法里头常说,见思、尘沙、无明是应当要断的,断见思证小乘阿罗汉,出了六道;再断尘沙,再破一品无明,就出十法界,这是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还有四十品无明,这四十品无明断尽了,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这个意思在梵语就称拘留孙。所以这个名号,听到这个名号自己就知道要断烦恼,要认真去学习。
烦恼在哪里断?就在境缘之中,也就是在生活里面,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里面有顺境、有逆境,人事环境里面有善缘、有恶缘,善缘顺境不生贪爱,恶缘逆境不生瞋恚,那你烦恼就断了。善缘顺境里面还生欢喜心,你生烦恼了,恶缘逆境里头心里不高兴,生瞋恚了,你的烦恼就又起现行。所以在哪里断?在日常生活接触一切人、事、物当中去断。真正会断烦恼的人,对於一切人、事、物常存一个感恩之心,没有这些境界现前,你的烦恼怎么能断得了!天天在这个环境里面,先断瞋恚,再断贪爱。瞋恚非常严重,佛在一切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心里小小有一点不高兴,你的功德全部都毁掉了,「火烧功德林」,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警觉的。谁把你的功德毁掉?是你自己毁掉自己的功德,决定不可以怨天尤人,外面任何力量不能毁你的功德。外面恶缘逆境现前你要接受,那有什么法子?你的心被境界转,过失在自己。佛教给我们修行就在这里练功夫,练到心不为外境所转,自己在境界里面做得了主宰,你的功德就成就了,你的功德就保住了,所以忍辱波罗蜜能成就。
「受持」,我们对佛的教诲要接受,要认真做到,那叫受持。
...这个人闻名,『志心瞻礼』,这就是受持了,若不受持不可能叫志心瞻礼。
可能有「瞻礼」,但没有「志心」。这是真心,真诚心瞻礼。『或复赞叹』,「赞叹」是利他,自行化他。『是人於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大梵天王」,这个福报就大了,为什么?他能断恶修善。当然跟前面讲是一个道理,实际上说这个人是真正菩萨,菩萨跟凡夫是一念之间,一念转过来就是菩萨,转不过来就是凡夫,佛菩萨跟凡夫就是一个观念不一样。一念转过来了他是菩萨,菩萨为什么去当大梵天王?以大梵天王的身分,帮助这些天人断烦恼,天人的烦恼习气没有断尽,所以出不了三界。他能断,再现身说法为别人断,所以『得授上记』,「上记」是成佛之记。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三十三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012-0033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