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曾有一位长者,想吃庵婆罗果,便派人拿了钱到他人果园中去买,吩咐道:「很甜美的,你就买来。」他就拿钱去买果了。果园主说:「我这树的果都很好,没有一个坏的。你尝一个,就知道了。」买果人说:「我要一个一个都尝了,才买。若是只尝了一个,怎知好坏呢?」随即取果一一尝了,拿回家来。长者见了,觉得厌恶,便都扔了。
世上的人也是这样,听说受持戒律、进行布施可以得到大富极乐,身体会觉得安稳怡惬,没有烦闷狂躁之类的毛病,世人不肯相信,说:「布施得福,我真的得了,然后才可相信。」放眼望去,现世的贵贱贫富,都是先世业行所获的果报,却不知推一想十,以果求因,总怀着不信的心理,需自己亲身经历了方信。一旦命终了,就丧失了一切财物,如那个愚人,将果一一尝了,只好把一切的果都丢弃了。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70、尝菴婆罗果喻
昔有一长者,遣人持钱至他园中买菴婆罗果而欲食之①,而敕之言②:“好甜美者,汝当买来。”即便持钱往买其果。果主言:“我此树果,悉皆美好,无一恶者。汝尝一果,足以知之。”买果者言:“我今当一一尝之,然后当取。若但尝一,何以可知?”寻即取果,一一皆尝。持来归家,长者见已,恶而不食,便一切都弃。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闻持戒施得大富乐,身常安隐,无有诸患。不肯信之,便作是言:“布施得福③,我自得时然后可信。”目睹现世贵贱贫穷,皆是先业所获果报,不知推一以求因果,方怀不信,须己自经。一旦命终,财物丧失,如彼尝果,一切都弃。
注释
①庵婆罗果:庵婆罗树所结之果。产于印度果地,孟买所产之果特佳。
②敕:告诫。
多用于上对下。③福:他本作“富”。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