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撰述中唯一被奉为经典的《坛经》,主要内容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讲堂某次传法授戒的记录。今存四种版本,学界一般认为皆经过后人的删添修改,虽然敦煌本出世最早,但传承不明,错字满篇,亦非原本。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坛经第九品白话文全文:
唐中宗禅龙元年(七○五)正月十五日,则天太后和中宗皇帝下诏书说:“朕曾迎请惠安和神秀两位大师到宫中来供养,在治理纷繁的政务余暇,经常参究一佛乘的教理。但是两位大师都很谦逊的推让说:‘南方有惠能禅师,曾受五祖弘忍大师密传衣法,是传佛心印的人,可以迎请他来参问。’现在派遣宫中内侍官薛简, 带着诏书速往迎请。希望大师慈悲,迅速来京。”
六祖接到诏书之后,上表称病谢辞,表示愿意在山林终其一生。
薛简便说:“京城里的禅师们都说:‘想要体会佛道,必须要坐禅,修习禅定功夫;如果不透过坐禅习定而能得到解脱,那是不可能的事。’不知道大师的看法如何?”
六祖说:“道要从自心去悟,怎么是在坐呢?经上说:‘如果有人想从坐卧相见到如来,这就是行邪道。为甚么呢?因为如来是无所来,也无所去。’无生无灭就是如来的清净禅,诸法空寂就是如来的清净坐。究竟的真理本来无有一法可证,那里还有甚么坐或不坐呢?”
薛简说:“弟子回京城以后,皇上必定要问我,希望大师慈悲,指示佛法心要,让我能奏闻皇太后与皇上两宫,并且告诉京城中所有学道的人。这就好比点亮了一盏灯,辗转燃点百千盏灯,使幽暗的地方全被照亮,光明将永无穷尽。”
六祖说:“道没有明、暗的分别,明、暗是新旧更替的意义。说光明永无穷尽,也是有尽,因为明暗是互相对待所建立的名称。《维摩经》说:‘佛法是无可比拟的,因为没有对待的原故。’”
薛简说:“明譬如智能,暗譬如烦恼。修学佛道的人如果不用智能的光去照破无明烦恼,如何能出离无始无终的生死呢?”
六祖说:“烦恼就是菩提,并不是两个东西,也没有甚么区别。如果说要用智能的光来照破无明烦恼,这是声闻、缘觉二乘人的见解,也就是以羊车、鹿车譬喻的根机。有上智大乘根性的人都不会作这样的见解。”
薛简问:“如何才是大乘的见解呢?”
六祖说:“明和无明,在凡夫看来是不同的两种东西,有智能的人了达它的性体没有两样,这无二的性体,就是真如实性。所谓实性,在凡愚身上并不曾减少,在圣贤身上也不会增加,住于烦恼之中不会散乱,处于禅定之中也不滞空寂,不是断灭,也不是恒常,没有来也没有去,不在中间也不在内外。不生不灭,性相一 如,永不改变,称之为道。”
薛简又问:“大师所说的不生不灭,和外道所说的有甚么不同呢?”
六祖说:“外道所说的不生不灭,是以灭来终止生,以生来显现灭,如此灭还是不灭,生也只是说不生。我所说的不生不灭,本来就是无生,现在也无所谓灭,所以和外道不同,如果你想要知道佛法要旨,只须对一切善恶诸法都不去思量,自然就能悟入清净心体,澄明常寂,妙用无穷。”
薛简得到指示教诲,忽然大悟,于是礼谢辞别大师,回到京师,将六祖的话表奏皇帝。同年的九月三日,又有诏书奖谕六祖说:“大师以年老多病辞召,愿意终 身在山林中为朕而修道,真是国家的福田!大师犹如维摩诘居士,托疾居住毗离耶城,弘扬大乘佛法,传授诸佛心印,讲说不二法门。薛简回宫表奏大师所指授的如来知见,是朕积善而有余庆,宿世种下的善根,所以才能幸逢大师出世教化,得到顿悟上乘的妙理,承蒙大师法恩,当顶戴感激不尽!”同时并奉送磨衲袈裟及水晶钵,敕令韶州刺史重修寺院,赐名六祖的新州故居为国恩寺。
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可以知道坛经第九品的内容,其实坛经是禅宗的奠基之作,而且坛经也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流派,以“顿悟”为主要方式,不主张文字,同时还可以了解一下六组坛经注音版本,有助于我们对六祖坛经的修行。以上如有不正确之处请多多包涵。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