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僧团
佛陀的十大弟子
佛陀的十大弟子,在僧团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们重视修持,热心弘法,各有不同的专长,现在分说如下:
一、舍利弗尊者
智慧第一
舍利弗尊者是摩揭陀国人,父亲提舍是婆罗门教有名的论师。
舍利弗自幼聪敏过人,通解外道的一切经书。二十岁,出外寻师访道,拜一个著名的外道为师,目犍连是他的好同学。
两人后来离开老师,自立门户,招收了很多弟子。有一天,舍利弗听到马胜比丘讲说缘起法的佛理,大为佩服。于是联同目犍和弟子二百人,来到竹林精舍皈依佛陀。自此之后,僧团力量大大增强,而智慧过人的舍利弗深受佛陀器重。
监建精舍
舍利弗不仅精通各种宗教哲学,还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祇园精舍就是由他设计和监督下建成的。精舍规模宏大,是当时舍卫城著名的建筑群。在施工期间,外道不断破坏,舍利弗运用他的智慧,使他们纷纷皈依佛陀,为佛陀在舍卫城的教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团结僧众
舍利弗充当佛陀的侍者,长达二十年之久,由于他有过人的智慧,所以常常代佛陀说法,僧团碰到重大的难题,都是由他来解决,如佛陀晚年,有五百位意志不坚定的比丘,由于贪图国王丰厚的供养及受人煽动而变节。舍利弗跑到他们那里说:
「你们出家是为了接受别人的供养,还是为了修道呢﹖为了满足物欲而背弃正道,难道不觉得可耻吗?」在舍利弗严正的指责下,他们立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而重新投进佛陀的怀抱去。
舍利弗对维护僧团的统一和团结,实在功不可没,因此获得佛陀的赞扬和僧众的尊敬。
二、目犍连尊者
神通第一
佛陀的出家弟子中有神通的很多,而目犍连被推为神通第一,是因为他在弘法时,屡显神通的缘故。
救度亡母
他运用天眼,既看到「天人」享乐的情形,也看到众鬼遭受恶报的现象。有一次,他运用神通力看到亡母堕在饿鬼道受苦,于是请求佛陀拯救。佛说他的母亲生前造了太重的语业,指示他必须供养十方僧众,使她藉此福德,超脱饿鬼道的痛苦。而为纪念目犍连救母这一天,亦相沿成为「盂兰盆节」。
为教捐躯
目犍连一生努力地弘扬佛法,以致遭受外的嫉妒,而由于他前世以捕鱼为生,杀生的恶业要了结。所以后来在一次弘法中,被外道杀害,成为佛教史上第一位殉道者。当尊者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阇世王曾经下令严惩凶手,也被尊者劝止,他明白到虽精于神通,也不可避免恶报 。可见任何人也不能逃避因果报应的。
三、富楼那尊者
说法第一
富楼那出身富有,得父母疼爱。
当他听了佛陀的教法,便理解到世间的爱和金钱,都不是永恒的,终有别离失散的时候,于是毅然出家追随佛陀。
他遇事冷静,为人稳重,但对弘法却十分热心,讲道时,议论滔滔,听众无不深受感动。
热心弘法
有一天,富楼那在森林遇到几位隐居的比丘,他恭敬地说:
「你们高尚的人格,真是令人敬佩啊!但是你们为甚么不遵照佛陀的嘱咐,到社会里去弘扬佛法呢?」
「尊者!我们何尝没有这样想呢?但是众生又愚痴又固执,只顾着享乐,对我们的好意根本不屑一顾,实在感到无能为力了!」
富楼那知道他门一定是在弘法时受过挫折,因而心灰意冷,于是鼓励他们说:
「如果教化众生是轻而易举的事,那便毋需我们了。还是让我们一同为这神圣的使命努力,不要辜负佛陀的厚望啊!」
这两位隐居者在尊者的鼓励之下,再次建立起弘法利生的决心。
其后,他到一个落后地区去弘法,那里民风强悍,排外心重。可是富楼那毫不畏惧,先和土人一起生活,他懂得医理,只要听到有人患病,便连忙赶去救治。他又教土人读书识字,指导他们耕种和治家的方法;到了晚上,才集合他们讲解一些五戒、十善的道理。不久,便取得土人的信任,使他们都皈依了佛教。
四、须菩提尊者
解空第一
须菩提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母对他十分爱护。他从小便乐善好施,也爱思索宇宙人生的问题。
有一次,佛陀来到须菩提的故乡弘法,他的父母跟随乡人都皈依了佛陀,并恭请佛陀到他的家中来供养。须菩提亦藉此得闻佛陀的教法,深受感动,因而出家。
在佛陀的弟子中,须菩提是最懂得「空」的道理。
空的义理 有一次,一个有学问的婆罗门问须菩提:
「世上的事物,明明是存在的,怎么反而说是空的呢?」
须菩提指着一座房子说:
「请看,这座房子明明是存在的!不过,如果把砖、瓦、木、石都分了开来,试问这座房子的外形还存在吗﹖说它「空」,并不是否定外相的存在,而是说世间一切都是依因、缘和合而存在的;缘聚则生,缘散则灭,这便是「空」的意义了。」
那位外道听了,无话可说,连忙离去了。
五、迦旃延尊者
议论第一
迦旃延的父亲是一位国师,有权势,有财富。舅父是有名的修道者阿私陀。他天资聪颖,通晓一切婆罗门经典,同时社会地位很高,受人尊敬,与他往来的都是著名的外道。
皈依佛陀后,他在僧伽中很有推动作用,加上他辩才无碍,长于议论,在各地弘法时,外道都难不到他。甚至国王和一些著名的婆罗门向他问难,只消几句话,便能够令对方心悦诚服。
滔滔雄辩
一位顽固守旧的国玉对尊者说:
「你本来属于最尊贵的婆罗门阶级,而现在却去做一个剎帝利的弟子,不觉得可惜吗?」
「大王,如果把职业划分成宗教、政治、商业、农、工等类别,那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形成阶级而强分优劣,则全不合理。在每一个阶级都有好人和坏人,因此人的贵贱,只应该依据品德修养来评价。能够为善修道,便是最尊贵的了。」尊者温和地加以解释。
国王终于醒悟过来,也皈依佛陀作在家的弟子 。
六、摩诃迦叶尊者
头陀第一
摩诃迦叶生于摩陀国,是一位大富豪的独生子。三十多岁时,常到竹林精舍听佛说法,皈依了佛陀。
出家之后,舍弃繁华,潜心修道,直至晚年还过着极严谨的头陀生活,一日一食,沿门托钵,并且常在树下修习禅定,受到大众的爱戴。
佛分半座
有一次,佛陀见到摩诃迦叶到来,让出半个座位说:
「摩诃迦叶,你坐到这里来吧!」
在座的人都感到很惊讶,佛陀并称赞摩诃迦叶精进修道,今生假使遇不到佛陀,自己也可以解脱生死。从佛陀这番话,可见摩诃迦叶在僧团中的重要性。
领导结集
舍利弗与目犍连先于世尊逝世,这是僧伽的大损失。佛灭后僧伽中内有分化,外有破坏,面临解体的危机,这时全靠德高望重的摩诃迦叶来肩负重任了。佛灭度后九十天,他更召集各大弟子在毕波罗窟举行第一次遗教结集,并诵出论藏,他对佛法的保存,居功至伟。
七、阿那律尊者
天眼第一
阿那律是佛陀的堂弟。佛陀成道后,回到故乡迦毗罗卫城说法,当时很多王族中人都来皈依,阿那律也因此而出家。
初期,他不能适应出家的生活,佛陀讲经,他竟然打瞌睡。佛陀稍加告诫,他深感惭愧,从此不再睡眠,日夜精勤修道,以致双目失明。他虽然失明,却绝不懊恼,更加努力修道,不为外界事物所扰,终于得到了天眼通,僧伽中尊他为上首。
通解佛理
佛陀将入涅槃的时候,对大众作了最后的训示,但还不放心,再次问道:
「你们对于我所证悟的四谛、十二因缘等道理,还有疑问吗?要是有的话,要尽快提出,我再为你们解说。」
大家都变得很沉默。阿那律这时恭敬合掌,代表大众向佛陀说:
「我们对这些真理都透彻了解了。在世界上,太阳可以变冷,月亮可以变热,雪山可以成为大海,大地可以变为废墟。可是佛陀所说的四谛、十二因缘等教法,却不可有丝毫的改变。」
阿那律这番坚定的答话,使佛陀感到安慰。
八、优波离尊者
持戒第一
优波离是一个贱民,在阶级制度森严的印度社会里,生活凄苦。幸而优波离学了一门手艺,到迦毗罗卫城的王宫里当理发师。因为他心地善良、诚实,所以宫中的小王子都喜欢他。
当佛陀回乡说法,七位王子便带了优波离偷出宫门去找佛陀,后来王子们都出家了,他不敢单独回宫,也跟着一起出家。在当时阶级悬殊的社会里,一个首陀罗能够和王子一同出家,实属一件破天荒的事。
在僧伽中,优波离最注重行、坐、卧的威仪,佛陀制定的戒律,他都能一一遵守,从不违犯,所以公推他为持戒第一。有些比丘、比丘尼对戒律有不明白的地方,往往都向这位尊者请教。因此,在戒律方面,他实在是一位权威。
排难解纷
僧团中若发生争执,佛陀每次总是派他去调解。由于他熟悉戒律,又处事公正,很多僧众知道优波离到来,都自愿和解,因此,很多争执往往都因他而化解于无形,他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和平使者。
结集律藏
佛陀灭度后,第一次结集遗教,大家都请他诵出律藏,他对每一条戒律的条目及制订情况,都能清楚说明,功劳很大。
九、阿难陀尊者
多闻第一
阿难陀是佛陀的堂弟,年纪很小就归佛出家。佛陀晚年,需要一位随身的侍者。由于阿难陀不单年轻,而且谦虚温驯,记忆力又好,因此被选为佛陀的侍者,以后经常跟随佛陀到各地弘法,又闻法不忘,有多闻第一的称号。
他在侍奉佛陀的二十七年中,总能尽力帮助别人,任何人到来参拜佛陀,他总能安排适当的时间,满足各人的愿望,因此深得大众的尊敬和爱戴。
结集经藏
佛灭度后,他便赶去王舍城参加摩诃迦叶尊者领导的结集,在会上出了经藏,并答复大众的询问。能够有经典流传,阿难陀实在功不可没。
领导大众
他在六十六的时候,继摩诃迦叶尊者之后成为僧团的领导,十直活到一百二十岁时才离开人间。
十、罗睺罗尊者
密行第一
罗睺罗是佛陀的独生子,一直在宫中生活,很得祖父净饭王的钟爱,希望他能继承王位。佛陀成道之后,回到故乡迦毗罗卫城向亲族说法,王族中人有不少出家,罗睺罗见到慈祥的佛陀,便出家去了。
舍利弗做了他的戒师,由于他年纪很轻,只能受沙弥十戒,这就是僧伽中有沙弥的开始直到二十岁,佛陀才允许他受比丘戒。
改过迁善
初出家的罗睺罗依旧十分顽皮,佛陀在竹林精舍,他骗人说佛陀去了别处,常常弄得别人作无谓的奔跑。这些事传到佛陀耳里,便要好好教诫他。有一次,佛陀指着洗脚的盆对罗睺罗说:
「你拿这个盆去盛饭吃吧!」
「佛陀,洗脚盆不清洁,不可以盛载食物!」罗睺罗回答说。
佛陀恳切、严厉地对他说:
「你不修戒、定、慧,身、心充满污垢,不是和这个盆子一样吗?清净的佛法装到你心里又有甚么用呢?如果你仍不改过,结果谁也不爱护你;死后还要堕在三恶中受苦呢!」
罗睺罗惭愧得无地自容,从此以后严于密行持戒,默默地修道,成为密行第一的圣者。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