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如何修学菩萨道

发布时间:2023-01-19 16:07:51作者:心经问答网

如何修学菩萨道

  今天庆祝观世音菩萨成道纪念日,念菩萨圣号固然重要,学菩萨行为更是重要。就菩萨的本心来说,他对我们所渴求的是修学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也是从人发心修学做起,才成为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因此,他知道每个人都能像他那样修成大慈大悲的菩萨心行。

  因此我们修学佛法时,应该要抱著以慈悲心去求人的观念,决不为名为利,只是为三宝、为众生,造力而蓄力,扩力而众志成德,以德而救苦,这样求人才能实践菩萨道。

  因为我们求人要有大耐性,修学菩萨道要有大和性,能经得住人家向自己求;从大耐性、大和性中,才能养成深厚而广大的慈悲心行。

  中国有句话说:“人到无求品自高”。这句话当然有它的道理;不过,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因为人生活在因缘中,不可能离开因缘。所以就品格方面来说,不贪求便可养成高尚的品格,如果就德性方面说,我们若不以慈悲心去待人、助人,也许就会落于自命清高,太清高了,便会养成孤绝或冷酷的个性。

  我们一定要以慈悲心去求人、为人,才不会养成这样的个性。有些人的经济及环境都很好,也许一时可以不必求人,但是这种人可能会变成夸大、憍慢;而其中憍慢最伤害自己的慈悲心,如果我们要想增长、扩大或发挥慈悲心行,就得著力对治憍慢。

  修学菩萨道如果不著力修习慈悲观,不但不能救人、成人,也将会把自己遮盖而埋没,甚至不能挽救自己。因此,修学佛法最急需的,就是慈悲心行。我们修学菩萨道的宗旨,完全是企求一切有情众生也都能发心学佛而成佛;如果妄失菩提心,我们便永远与一切人脱节,这就太辜负三宝,也愧对众生!

  悟缘化我而为人,奋愿持法而学佛。每个人所以能生活,而且生活得很好,主要是由于有各种因缘的配合与支持,并不是那个人有他独立的本领可以生活的。因此,人必须悟解到自己能够继续生活下去,是由于种种因缘在相互维系著。也就因此,应该淡化了“我”,从自我中心中透脱出来。倡导实践因缘的人生观,让大家了解唯有缘起互助才是人生的第一真谛。

  首先要发心帮大家的忙,成为他人向上向善的增上缘。其次,让他们深知缘起互助的真意义、大价值的人,随时随地都会面对时代而向上奋发,坚持正法,迈入永恒精进的坦途,一心修学菩萨,成就佛陀的大道。

  愿,要想发得正而大、强而久;法,一定要学得深而广、净而遍。修学菩萨、成就佛陀的精神与气概,才会旺炽而挺卓得不疲不屈。

\

  凡是修学菩萨道而上了路的特征是:当下想到的是法,当前顾到的是人。这等人不论起心动念或者逢缘触境,从心底涌现出来的是法,从心头体念开去的是人;法与人便成为他的第一生命与友伴,便能挣脱自我枷锁而自由自立。

  谈到学,不是一般学术、学识的学,佛法所说的学,简单的说有三层意义:

  一、学在自己念头上无间地照持真理,心头上无昧地通达真理,手头上无缩地提救苦人,愿头上无怯地荷担重任。

  二、学是最真切的体验、薰习、改正与趣净!从这样的学习中,所引起的行,就是最优良的表现、发达、执善与圆通。

  三、把学字讲得稍稍深刻一点,学是照心之镜,佛法里常以明镜作喻,戒、定、慧如同三面明镜,修学佛法就是时常以这三面明镜来照心。把心照得灵明不昧,就有透相之力了。

  一般人最苦恼的地方,就是当遇到种种境相时透不过去,被它卡住了。人,本来就生活在重重烦恼的关卡中,若能善于对治烦恼,就过得了关,跳得了卡,就能活得天宽地阔了;若是跳不过这些关卡,被陷落在关里面、卡头上,这将够苦恼的了。

  修学菩萨道的人,对戒、定、慧要先有深刻而坚决的体认和实践,对一切境相就能透得过,一切关卡也就通得过了。依照这样由学而起行,自己就有开展“法身”的能力了。

  我们的身体,实在不太理想,“净行”,乃是创造最庄严法身的最广大功能。这个功能是什么呢?依据佛法来说,就是“忍辱”与“慈悲”;因为做人只要能忍得透,化得尽,那就是慈悲的开始。养成慈悲而豁达的胸襟,对我们现在及未来的相貌,就能圆满得比世上所有的美男子美女人还要圆满。

  再说,修行也是转性的法则,大家稍稍静下来体察一下,便会觉得自己性格上的问题太多了,不是闹情绪,便是著善相、或其他情感上的种种问题。我们自己内在的矛盾得不到协调,便构成不理想的性格。“净行”乃是改造这种性格的一种准则,这种准则依佛法来说,就是“戒律”与“智慧”。

  因为修学菩萨道,能持戒律,就必然有一番正确的行为依据;能用智慧,就必然有一种净纯性的认识与趋向,在任何情况下,不管是做人的宗旨,待人的心术,就不会再有偏差,不会再生偏激了。

  谈到学,我们应从什么地方学起呢?这就是学“空”与学“有”。“空”,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本经,这本经中所说的道理太多了,我们能把它体会熟了,便能随时使用,便可解脱许多苦恼而获得快乐。“有”,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书,形形色色,林林总总,都包括在“有”里面。用什么方法来了解空与有的基本意义呢?

  (一)从空上了解这个“我”没有真实性,便能从性空缘起中看轻自己而重视他人,渐渐生起大慈悲心。所以真能悟入我空、法空的人,才能引发大慈悲心。因此,龙树菩萨说:“空大悲亦大”。

  (二)把性空理解得透彻了,对自己所有的一切就不贪著,就能实行施舍了。但是这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把你所喜欢的东西完全送给人,因为在开始时只是把多余的东西帮助人,进一步再将心爱的东西也帮助人,久而久之,手头就会变得很宽裕,心量也就扩大了,养成于“财”于“法”了无贪吝性。

  我曾经向一位同道谈到小因果与大因果的差别:一般学佛的人,对小因果都很分明,平日里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分毫不苟,看来好像够明因果的人了,但是,对于大因果就太糊涂了。

  什么是大因果?对大自我不放松,一味地肯定著:我辛辛苦苦所创造的基业,我并不想取人家的,但是我也不愿给人家,养成非常悭吝的性格,岂知等到眼睛一闭,什么也带不走,这就犯大因果了!

  就世间法来说,每个人都有权保管自己的私有财产,这是合法的,但是从佛法的无我缘成上说,这就显得太蠢痴了。什么东西是你的?还不是由于众缘与众缘辗转相生而有的吗?假如隔开所有的人,把你关在黑房子里三天三夜,暗无天日,伸手不见五指,不饮滴水,那时小命儿便掉一半了。

  你所以能继续生活,无不是由种种“缘”来维持著,看吧!自然界供给你阳光、水、土,许多人在帮你的忙,你才活得下去。从这些看来,还有什么是你的呢?

  所以做人小因果分明不足为奇,世间多数人或许都能做到,可是对大因果上要想做得极其分明,这才可贵!一个人倘若能对大因果看得开、舍得透,那么佛法就会变成自己的;否则,佛法便不能从我们身心上表现出来,更谈不到获得佛法的受用了。因此,我们必须不昧大因果!像上面那样的学空学有,才不会形成一堆废话、诳语,对自己才有大受用,对他人才能起大作用。

  菩萨道的特质:无我为人,无欲扩愿,菩萨为解决他人的问题绝不著我相,也不厌人;扩愿扩得绝不著欲,也不怨世;见人像见到诸佛般的喜、敬,振愿像慈母般救独子苦难。菩萨心肠就这样培养得极其中和而浑厚,运用得极其耐忍而真切。

  从菩萨道的综合性说,不外乎悲与智。悲德行带头,是一种最良善的性格,不冲动,不暴激。智道行持心,是一种最清净的气质,不污浊、不混滥。一般的悲,立刻敞得了脸,松得了嘴;一般的智,随时制得著心,转得了身。

  是非常的悲,绝不辜负也不逃避当前的责任,忍受而挺荷得泰然寂静,因为佛法中最急切的雄健之力就肇因于此。非常的智,绝不混沌,也不牵挂当下,遍照而深契得廓然融妙,佛法中最圆融而真净之德就植根于此。由于如此,便能引发第一等不忘苦而救苦的念;发挥第一等不著乐而推乐的行;佛法中第一等人物,都是凭著这样的念与行所操练出来的。

  这等人就有一个大决定处-无我(空慧),肯定得了空无一物的疑惑,就没什么可怕的了。这等人就有一个真绝对处-有愿(悲心),发挥得毫无折扣时,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了。修学菩萨道的人,不论是出家或在家,对这些深深地体会履践,那么出家人的僧团便能清净、和敬而且吉祥,在家人的眷属便能快乐、幸福而融洽。因此,佛法中所讲的智慧与慈悲,完全是教导人与人相处时,应该运用的一种最好心术、态度和方针。

  真正用心去学习慈悲、智慧的菩萨们,就时常会有大惊大急的感觉;因为菩萨的悲心一深切了,念头上总是萦回著众生的种种苦难印象,所以一见到众生受到大苦难,当下便大惊,深惊而续惊不已,废寝忘食地直赴直救。

  其实要考验菩萨有没有慈悲心,就要看他们有没有从大惊恐中表现出这种(有计划的)勇赴直救的精神;如果没有,那只是口头上谈的慈悲而已,精神上却好似麻木得瘫痪了。同时,菩萨的智慧一深切了,对因果上的事理认识得更彻底时,一看到众生做了愚痴之事,他便立刻为他们著急担忧,所以便会用各种正常或善巧方便的方法来纠正他们。

  由于菩萨们有这么大的惊急感,当下便掀起最强烈的奋愧心,觉得人们的作恶受苦都是因为我没好好教导他们,才使他们受尽了许多的苦恼。因此在修学佛法上,对于悲智著力勘验过的人来说,就必然会产生这么大的惊大急之感。

  如果没有这种惊急之感时常涌现,任凭我们读过多少经论,讲过多少佛法,对人对己都没多大的好处。修学佛法的人,对于世法一直惊急得动心,佛法才能学得透心;佛法学得透心,对(世间善)法才能安得、持得、尽得了心,才能在世出世法中做个像菩萨们那样的好人。

  诸位都看到观世音菩萨有千手千眼,曾经有人生起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菩萨有这么多手和眼呢?其实菩萨所以有这么多的手和眼,无非是表示浑身浑心都时时刻刻地在护持人、提拔人、关心人、开导人、照顾人,使人离苦得乐、弃暗投明。

  一般人的手只知向内抓紧东西,而不肯向外放松;一般人的眼睛只知向外看防人家,而不肯向内察照自己,这和菩萨的手眼比较起来,真是天壤之别。

  再从手与眼的特殊意义来说,最有力的手,总是先扼死“自我”,能够扼死自我的人,才会让一切人活得好,活得透;最有光的眼,总是先照破“自我”,能够照破自我的人,才会让一切人看得远、看得遍。所以,菩萨的千手千眼,也可以说是表示从久远以来,已彻底地照破了自我,才能放开手去救度一切人,豁开眼去照破一切人。

  因此,最有力的手,总是撇得开我;最有光的眼,总是看不到我。一般只知用手保护自己,用眼提防他人,他怎能具有这样的千手与千眼呢?修学佛法者,最要紧的就是,要透过修练而运用这样的手与眼;有了这种最强健的手臂才能救拔得了人,有了这样最真净的眼睛才能照导得了人。我们必须也最急需这样的手和眼,才能替现在的佛教解除法难,替现代的人类解除人难!

  慈悲不单是约心讲的,还得从脸上十足地运用出来才是真的,这就必须关系到心量与脸量的问题了,有了深而广的心量,才有虚而融的脸量;同时,脸量也是心量的表征,有了虚融的脸量才能表征深广的心量。修学佛法的人,都说修心要紧,却不知修脸更要紧,因为把脸修得像春风秋月,无论怎么也不爆出一丝火气,一切怨都化得尽,一切缘才结得大,一切愿就练得足。请看观世音菩萨的德相是多么庄严圆满!就是因为他的心量、脸量非常广大。当然,我们学习观世音菩萨,一定要心量与脸量相互配合,才能真正体会而倡行大慈大悲。

  菩萨道的根本,不出乎大德大智,下面还有几小段关于悲智的话:

  (一)悲抢先,才足以显佛法的真切与积极;智照前,始足以彰佛法的清净与究竟!体此而践此,佛法始能直透人类的肺腑与心源。

  (二)静中的智,照得不昏,始能不误己而现法,心念的澄清与洞彻全凭着这;动中的悲用得不倦,才能不负人而策愿,德行的扩充与提升全凭著这。修学佛法,若动若静不离智导悲彻,始能突破痴覆与贪缚,做个开眼见佛光、闭眼运法力的大根性人。

  (三)暗地里以智慧作镜子,便不会得意忘形,失意落魄,眼底下便有一片光明作前导,迈入无羁无滞的净境中去。明地里以慈悲作胆子,便不会顺处践法、逆处弃愿,心头上便有一片(三宝的无尽)气势做中坚,直向大苦大难的浊世中来。

  (四)我们现在最急需的一种警觉:乐果享受得太多,善因培植得太少。常作而深作如此观想,始能积极地培植善因,尽快施舍乐果;肯这么样做,他人现前的苦难才会减少,自家未来的福德才会增长。

  一九七九年七月十五日讲于大觉寺/大永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