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全文

发布时间:2019-06-26 13:12:18作者:心经问答网


求宗不顺化第三。

问曰。寻夫老氏之意。天地以得一为大。王侯以体顺为尊。得一故为万化之本。体顺故有运通之功。然则明宗必存乎体极。求极必由于顺化。是故先贤以为美谈。众论所不能异。夫众论者则义无所取。而云不顺化何耶。答曰。凡在有方同禀生于大化。虽群品万殊精粗异贯。统极而言。唯有灵与无灵耳。有灵则有情于化。无灵则无情于化。无情于化化毕而生。尽生不由情故形朽而化灭。有情于化感物而动。动必以情故其生不绝。其生不绝。则其化弥广而形弥积。情弥滞而累弥深。其为患也。焉可胜言哉。是故经称。泥洹不变以化尽为宅。三界流动以罪苦为场。化尽则因缘永息。流动则受苦无穷。何以明其然。夫生以形为桎梏。而生由化有化以情感。则神滞其本而智昏其照。介然有封。则所存唯已所涉唯动。于是灵辔失御生涂日开。方随贪爱于长流。岂一受而已哉。是故反本求宗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尘封者。不以情累其生。不以情累其生则生可灭。不以生累其神则神可冥。冥神绝境。故谓之泥洹。泥洹之名岂虚称也哉。请推而实之。天地虽以生生为大。而未能令生者不化。王侯虽以存存为功。未能令存者无患。是故前论云。达患累缘于有身。不存身以息患。知生生由于禀化。不顺化以求宗。义存于此。义存于此。斯沙门之所以抗礼万乘高尚其事。不爵王侯而沾其惠者也。

体极不兼应第四。

问曰。历观前史。上皇已来。在位居宗者。未始异其原本。本不可二。是故百代同典咸一其统。所谓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如此则非智有所不照。自无外可照。非照有所不尽。自无理可尽。以此推视听之外。廓无所寄。理无所寄。则宗可明。今诸沙门不悟文表之意。而惑教表之文。其为谬也。固已全矣。若复显然有验。此乃希世之闻。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全文

答曰。夫幽宗旷邈神道精微。可以理寻。难以事诘。既涉乎教则以因时为检。虽应世之具优劣万差。至于曲成在用感。即民心而通其分。分至则止其智之所不知。而不开其外者也。若然则非体极者之所不兼。兼之者不可并御耳。是以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此但方内之阶差。而犹不可顿设。况其外者乎。请复推而广之。以远其类。六合之外存而不论者。非不可论。论之或乖。六合之内论而不辩者。非不可辩。辩之或疑。春秋经世先王之志。辩而不议者。非不可议。议之惑乱。此三者皆即其身耳目之所不至。以为关键。而不开视听之外者也。因此而求圣人之意。则内外之道可合而明矣。常以为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详而辩之指归可见。理或有先合而后乖。有先乖而后合。先合而后乖者。诸佛如来则其人也。先乖而后合者。历代君王未体极之主。斯其流也。何以明之。经云。佛有自然神妙之法。化物以权广随所入。或为灵仙转轮圣王。或为卿相国师道士。若此之伦在所变现。诸王君子莫知为谁。此所谓合而后乖者也。或有始创大业而功化未就。迹有参差。故所受不同。或期功于身后。或显应于当年。圣王师之而成教者。亦不可称算。虽援引无方。必归涂有会。此所谓乖而后合者也。若令乖而后合。则拟步通涂者。必不自崖于一捡。若令合而后乖。则释迦之与尧孔归致不殊。断可知矣。是故自乖而求其合。则知理会之必同自。合而求其乖则悟体极之多方。但见形者之所不兼。故惑众涂而骇其异耳。因兹而观。天地之道功尽于运化。帝王之德理极于顺通。若以对夫独绝之教不变之宗。固不得同年而语其优劣。亦已明矣。

神不灭第五。

问曰。论旨以化尽为至极。故造极者。必违化而求宗。求宗不由于顺化。是以引历代君王。使同之佛教。令体极之至以权居统。此雅论之所托。自必于大通者也。求之实当理则不然。何者夫禀气极于一生。生尽则消液而同无。神虽妙物。故是阴阳之化耳。既化而为生。又化而为死。既聚而为始。又散而为终。因此而推。固知神形俱化原无异统。精粗一气始终同宅。宅全则气聚而有灵。宅毁则气散而照灭。散则反所受于大本。灭则复归于无物。反覆终始穷皆自然之数耳。孰为之哉。若全本则异气。数合则同化。[企-止+爾]为神之处形。犹火之在木。其生必并其毁必灭。形离则神散而罔寄。木朽则火寂而靡托。理之然矣。假使同异之分昧而难明。有无之说必存乎聚散。聚散。气变之总名。万化之生灭。故庄子曰。人之生气之聚。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生为彼徒苦。吾又何患。古之善言道者。必有以得之。若异然邪。至理极于一生。生尽不化义可寻也。

答曰。夫神者何耶。精极而为灵者也。精极则非卦象之所图。故圣人以妙物而为言。虽有上智犹不能定其体状穷其幽致而谈者。以常识生疑多同自乱。其为诬也。亦已深矣。将言之是乃言夫不可言。今于不可之中。复相与而依俙。神也者圆应无主妙尽无名。感物而动。假数而行。感物而非物。故物化而不灭。假数而非数。故数尽而不穷。有情则可以物感。有识则可以数求。数有精粗故。其性各异。智有明暗故。其照不同。推此而论。则知化以情感神以化传。情为化之母。神为情之根。情有会物之道。神有冥移之功。但悟彻者反本。惑理者逐物耳。古之论道者。亦未有所同。请引而明之。庄子发玄音于太宗曰。大块劳我以生息我以死。又以生为人羁死为反真。此所谓知生为大患。以无生为反本者也。文子称黄帝之言曰。形有靡而神不化。以不化乘化。其变无穷。庄子亦云。特犯人之形而犹喜若人之形。万化而未始有极。此所谓知生不尽于一化。方逐物而不反者也。二子之论虽未究其实。亦尝傍宗而有闻焉。论者不寻方生方死之说。而或聚散于一化。不思神道有妙物之灵。而谓精粗同尽。不亦悲乎。火木之喻原自圣兼。失其流统。故幽兴莫寻。微言遂沦于常教。令谈者资之以成疑。向使时无悟宗之匠。则不知有先觉之明。冥传之巧没世靡闻。何者夫情数相感其化无端。因缘密构潜相传写。自非达观孰识其变。请为论者验之以实。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前薪非后薪。则知指穷之术妙。前形非后形。则悟情数之感深。惑者见形朽于一生。便以为神情俱丧。犹睹火穷于一木。谓终期都尽耳。此曲从养生之谈。非远寻其类者也。就如来论。假令神形俱化始自天本愚智资生同禀所受问所受之于形耶。为受之于神耶。若受之于形。凡在有形皆化而为神矣。若受之于神。是为以神传神。则丹朱与帝尧齐圣。重华与瞽叟等灵。其可然乎。其可然乎。如其不可。固知冥缘之构着于在昔。明暗之分定于形初。虽灵钧善运。犹不能变性之自然。况降兹已还乎。验之以理则微言而有征。效之以事则无惑于大通。

首页12345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心经全文

  • 心经讲解

  • 心经注音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