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修行的根本

发布时间:2022-09-06 11:30:01作者:心经问答网

  修行的根本

  如瑞法师

  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劝导我们要发菩提心。但发菩提心的前提,要树立正知正见,正知正见有了,才能真正地发菩提心。所以要不求名闻利养,不贪欲乐果。

  修行首先要能放下贪著:粗的五欲:色、声、香、味、触;或者财、色、名、食、睡,乃至于人天之乐果都不求的。要真正为畏生死,为菩提,而发心。如是发心,名之为正;这样的发心,才算是发了正确的菩提心。

  什么叫做真呢?省庵大师说:“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念念,心心,都不离开我们这一念的心。具体地要怎么做呢?“闻佛道长远,不生退却。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颠。”

  乍听起来,这话好象很大,真正去做呢,觉得不容易。但久久的我发现,这话太实在了,不是大话。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不要去贪求名闻利养、欲乐享受等等,这不是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去做吗?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也是可以达到的。

  我们知道,佛临涅磐的时候,告诉我们是要以四念处为住,以戒为师。智者大师在《观心论》里,特别地提到诸多法门当中,为什么佛临终的时候要告诉我们以四念处为住,以戒为师的原因,并且说这两个要合在一起的。如果就小乘四念处的修法,当然是要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要一个一个地去修。实际,这些都没有离开我们的心,所以大乘根机的人,他有那样的悟性,当下就能够理解,生死既涅磐,他不需要一个一个去修,可以总修。知道生死是怎么生起的,当下就能够除灭,烦恼即菩提。烦恼和菩提没有离开这个心,只在于转念之间。所以修行,如果是利根人可以直接从转化心念入手,只是说,我们这颗心太难调了,你可以从小乘的四念处一步步来修。四念处没有离开慧,而戒——波罗提木叉,是讲行的。如果慧是眼,行就是脚,只有有眼有脚,才能让我们达到了脱生死的彼岸。如果说四念处,归在智慧庄严,那么戒律就是福德庄严。拿六度来讲,如果四念处是般若,戒律就是其他的五度。不管怎样讲,离不开的,这两个要合起来。所以,持戒,没有离开我们念念的这颗心,念念的这颗心要缘在什么上面呢?就是要缘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面。

  所以,我久久的思维,也慢慢在拨正自己。我以前都想,《劝发菩提心文》,是讲道理的,劝化你的。我现在才知道,实实在在能依照去做的。如果能天天“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你想想,这个人他从行为上表现出来,一定是一个忘我的人,一个奉献的人,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因为上求佛道,就是要看看佛怎么想,佛怎么说,佛怎么做,下化众生就是要效佛之行的。如果说,上求佛道求的是智慧,那下化众生修的是福德。所以,理越明的人,行起来越认真,因为他实在知道这两者的关系缺一不可。

  我们学佛已经很久了,有没有静静地来思维过佛的一句话,祖师的一句话。我突然发现,从初出家那个时候接触到的东西,我真的做不到。所以,才有感白居易去亲近鸟巢禅师他们的对话:白居易是个大学问家,当然他想了解到最根本的佛法,最深的佛法。鸟巢禅师告诉他:“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他听了以后说,这是三岁小孩都能说得来的。但鸟巢禅师告诉他:八十老翁做不来。

  从中我一下子才体会到,说了半天,八万四千法门,归回来就是让我们一切恶都不要做,一切善都要去修,好好地来净化我们这颗心的。佛的那么多法,都是来教给我们做这个的。如果你要净心,没有前面的一切恶不做,一切善去修,没有办法的。你从事相上粗的东西都做不来,能去观照你的心?他们彼此是互相联系的。若用止观去套,也没有离开止观;如果用刚才说的,智慧和福德,也没有离开的,所以,这个公案太好了。

\

  当我重新翻开《威仪门》的时候,觉得很惭愧,有些我都没做到。《事师篇》里第一句“事师如事佛”,我亲近老法师的时候,对这句话可能根本没有理解,更没有从内心里真正懂得,不过幸好有点善根,还能够听话,才避免造很多的过失。我现在才懂,为什么要把善知识看成佛,才能够理解《华严经》里面说的“善知识是如来使者”。才知道,你把善知识看成佛,原来是自己得到利益的。以前总想着,我应该怎么样去对待别人,现在才明白过来,你所起的一个念,所说的一句话,所办的一切事情,实际,都没有离开你自己,你对自己要负责,因为,你所起的心念,乃至于所做的一切,都是你未来的果的。我才能够理解,为什么老法师在世的时候,一直告诉我们:一个修行人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因为心念之可畏啊。所以不要说去说别人一句坏话,让自己感到很懊恼。哪怕是一个不好的心念,我都要赶快忏悔,诃责自己:怎么又起这样的心念。最起码现在能够知道自己的起心动念了。在刚出家那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这一举一动,这一念念都住在什么地方。所以,才能够真正理解,智者大师为什么说要以四念处为住,以戒为师,这两个不能分开。

  所以,同学们,不要光是学,每天要让自己的心能够沉静沉静,要能够回光返照一下,慢慢在一天当中,能够觉察到自己的心念,住在什么地方。错的及时纠正。我们不是圣人,不能念念都保持正确,但是我们一定可以做到第一念错了,第二念把他纠正过来。

  大家住在普寿寺,这里以后就是一个静静的按愿老法师的宗旨、纲领修学的地方。能住,大家共住,安安静静的。不能住,你就找别的地方去,都是没有关系的。但是我们在的人,你必须要对自己负责,因为生死的事,只能自己了,如果别人能帮助了,我们的本师不会让我们一直流转到今天。所以,我们应该来考虑考虑我们自己的生死大事。

  值得我们感恩的实在太多,而我们怎么样对佛法来做贡献?就是发大道心,大道心就是成佛的心,广度众生的心,就是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的心。前提我们从事相上,不要去贪求名利,贪图五欲享受。你不把世间的东西放下,佛法的东西,是没办法得到的。所以,要摸头自省,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人命无常,光阴不再,确实应当好好珍惜!

  好,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