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一节、佛陀
上篇
您认识佛教吗?
一谈到佛教,许多人会联想到:去寺庙游玩,据说烧炷大香可保佑财源广进、官运亨通;到庙里点长明灯、万佛灯,据说可以保佑升官发财、福慧增长;念念经、拜拜忏、打打斋,据说可以消灾延寿、拔除业障;甚至见到街头流窜着“和尚”打扮的骗子,拿着化缘簿或护身符拦着向行人要钱,或者拿着八卦、签筒帮人算命、看相……很大一部分社会人士认为这就是佛教。
这些到底是不是佛教呢?聪明的读者们,当您看完这本书之后,心中自有分晓。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有人说:佛教是宗教;
也有人说:佛教是文化;
又有人说:佛教是科学;
另有人说:佛教是哲学;
还有人说:佛教是教育……
到底什么是佛教呢?
佛教,巴利语为Buddha-sàsana。
Buddha即佛陀,这是古印度语的音译,现在读音近似为“布特”,意思是觉者,即觉悟了世间、人生真理的人。sàsana意思是教导、教法、教诲。因此,“佛教”的意思是佛陀的教导,或者说是觉悟者的教导。
既然佛教是佛陀的教导,那谁是佛陀呢?他教导的又是什么呢?
第一节、佛陀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地说:佛陀不是神!佛陀是人,是一位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伟人。
公元前624年阳历5月的月圆日,位于古印度喜马拉雅山南麓释迦国(Sakya)的王都咖毕喇瓦土城(Kapilavatthu,迦毘罗卫)的城主净饭王(Suddhodana)和王后马雅夫人(Mahàmàyà dev?)生了一位高贵的太子。
太子出生不久,相师们预言他长大后将会出家成为一位伟大的觉悟者,并取名为悉达多(Siddhattha),意为一切义成就。净饭王希望太子长大后成为统一世界的君王,为此,从小就让他接受良好的贵族教育,学习各种文化与武术。
菩萨16岁那年,与美丽的堂妹亚寿塔拉(Yasodharà,耶输陀罗)结婚,后来生了个儿子,名叫拉呼喇(Ràhula)。
菩萨29岁那年,感悟到人生存在着衰老、疾病、死亡等种种不圆满的现实,为了寻求解脱的真理,他放弃了将要继承的王位,离开了对自己寄以厚望的国家和人民,离开了深爱着自己的父王、妻儿,开始过着身无分文、居无定所、毫无牵挂的出家修行生活。
他先追随当时的禅定大师阿腊拉·咖喇马(a?àra kàlàma)和伍达咖·拉马子(Udaka ràmaputta)学习禅定,证得了世间最高的禅定境界。但他仍不满意这种殊胜微妙的境界,于是到伍卢韦喇(Uruvela)苦行林,采取闭气、断食等方法折磨自己,企图通过苦行来获得解脱。
经过六年极端的苦行生活,菩萨发觉这种野蛮的自我折磨只是徒劳无益,并不能导向解脱,于是放弃苦行,接受并食用了简单的食物。待恢复体力后,菩萨来到嘎亚(Gayà,后来称布德嘎亚,或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通过专注呼吸证得了禅那。从禅那出定后,菩萨转修观,培育智慧,并在当天的凌晨时分证悟了无上佛果。这一天,是公元前589年阳历5月的月圆日。
自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的菩萨就成了佛陀。由于他的家姓为苟答马,在经典中通常称为苟答马佛陀。有时也可依其族姓称为释迦牟尼(Sakyamuni),意即释迦族的圣贤。
菩萨成佛后不久,即开始弘法利生、说法度人。他先来到巴拉纳西(Bàrà?as?)仙人落处的鹿野苑,为苦行时的五位同修开示《转*轮经》。五位同修通过闻法,先后证悟了圣道果,并加入僧团成为比库。从此,正式有了佛教。
随后,佛陀继续在古印度恒河流域一带说法,教化众生长达四十五年。公元前544年,年届80岁的佛陀来到古西那拉(Kusinàra)的沙喇树林中,右侧而卧,入般涅槃(parinibbàna,圆寂)。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