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让禅师,金州杜氏子也。初谒嵩山安国师,安发之曹溪参叩。让至礼拜,师曰:“甚处来?”曰:“嵩山。”师曰:“什么物,凭么来?”曰:“说似一物即不中。”师曰:“还可修证否?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师曰:“即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即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让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日臻玄奥。后往南岳,大阐禅宗。
怀让禅师俗姓杜,是陕西安康人氏。一开始他是拜见嵩岳惠安国师,惠安独到之处。所谓止就是禅的胜因,观是智慧的由藉,因而止观法门也就是修定慧的法门。然而悉心参看阅读《维摩诘经》,得以发明了悟心性的地渊。偶然间有六祖大师徒玄策禅师行脚云游至此而相互拜访,就玄觉觉禅师畅谈无止。译音策禅师理由深感玄觉禅师所说言谈暗中契合与诸祖所谈的意旨有同功之妙,玄策就问:“仁者的得法师父是哪一位呢?”玄觉回答说:“我所听讲过的大乘方等的经典论著,每部都各自有师承的传授,以后又于《维摩诘经》中明悟而得佛心性的宗旨,也就是直觉而悟的佛心,就是禅的体。所以称为佛心宗,即禅宗的别名。但量还不知自己是否真悟,缺乏给我作证明的人。”玄策说:“在威音王佛示出世以前说无师自悟者犹可,但在威音王佛出世以后无师自悟的人都是天然外道。”所谓威音王,是空劫初成之佛,以前没有佛,所说威音王以前,是借喻以明“实际理地”。威音王以后,是借喻以表“佛事门中”。国师是荆州支江人,生于隋开皇三年壬寅,灭于唐景龙三年巳酉,当时的人都称为老安国师,是五祖弘忍门下,弘化于中岳嵩山,简称安国师。惠安国师遣他前去曹溪参学朝拜。怀让到了曹溪向六祖大师虔诚顶礼。六祖大师问:“你从什么地方来?”怀让答说:“从中岳嵩山来。”六祖大师说:“是什么东西这样来呢?”怀让说:“假如比拟一个东西就不可。”六祖大师说:“还要不要区性修行证理呢?”怀让说:“修证的话就不是虚无,有任何杂念污染就无所得。”六祖大师说:“惟有这虚灵清净不污染的真心,是十方三世诸佛所共为护念。你既然是这橛,我也是这橛。然而西天竺的租期多罗有预言:‘你们将出一马驹,纵横驰骤不可当,而踏杀天下人的仁者。’应默记在你心中,不要过早地说出来。”怀让豁然契心领会,就在六祖大师左右服侍十五年之久,日渐地上达到深玄的奥妙。后来到南岳衡山,大兴弘化阐扬禅宗道风。天宝三年八月怀让禅师圆寂,朝廷追封他的塔曰“大慧禅师最胜轮之塔”之德号。后来在怀让座下果然有一俗姓马徒弟学法尽得禅师法印,而大兴佛法的仁者。他就是马祖道一禅师。但是“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这27字在敦煌本及宗室南海流传本中所无,文中的马驹就是暗示著名的马祖道一禅师。这段预记当是南岳一支的后人所增饰的。另一角度看,既然是预言,应当具有保密性的,也许在前面两本中没有是可以想象的事。
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子。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言睹合诸相。策云:“仁者得法师谁。”曰:“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策云:“威音王己前即得,威音己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曰:“愿仁者为我证据。”策云:“我言轻。曹溪六祖大师,四方云集,并是受法者。若云,则与偕行。”
觉遂同策来参,绕师三匝,振锡而立。
永嘉玄觉禅师,是浙江永嘉温州戴氏门中之子。在少年时就出类拔萃,专门研习经典论著,特别对天台宗的教观十分精通,对于摩诃止观法门有独到之处。所谓止就是禅的胜因,观是智慧的由藉,因而止观法门也就是修定慧的法门。然因悉心参看阅读《维摩诘经》,得以发明了悟心性的地渊。偶然间有六祖大师徒玄策禅师行脚云游至此而相互拜访,就玄觉禅师畅谈无止。释音策禅理由深感玄觉禅师所说言谈暗中契合与诸祖所谈的意旨有同功之妙,玄策就问:“仁者的得师父是哪一位呢?”玄觉回答说:“我所听讲过的大乘方等的经典论著,每部都各自有师承的传授,以后又于《维摩诘经》中明悟而得佛心性的宗旨,也就是直觉而悟的佛心,就是禅的体。所以称为佛心宗,即禅宗的别名。但是还不知自己是否真悟,缺乏给我作证明的人。”玄策说:“在威音王佛未出世以前说无师自悟者犹可,但在威音王佛出世以后无师自悟 的人都是天然外道。”所谓威音王,是空劫初成之佛,以前没有佛,所说威音王以前,是借喻以明“实际理地”。威音王以后,是借喻以表“佛事门中”。玄觉立即说:“能不能请仁者为我作印证呢?”玄策答说:“我是微不足道言说轻浅,实不敢当来印证。曹溪有位六祖大师,遐迩闻名,四方法众如去聚集,并且是真正承受顿悟教法的衣法传人。如果你愿意去参访的话,不妨一同前往。”玄觉于是就和玄觉一同前参谒六祖大师,玄觉绕着六祖大师走了三圈,然后举持锡杖振地而站立在大师面前。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