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招提寺坐落于日本古都奈良西郊,为郁郁葱葱的一片森林所掩映。外表看不到一星半点寺院建筑,但留给造访者的第一印象,便是一股深沉的寂静,以及不需诠释自悟的禅意。因为,这座古寺是鉴真根据我国唐代寺院建筑结构,精心设计建造的,是当年传扬律学的神圣场所,即为佛教徒学习戒律的最高学府。尽管跨越千年,饱受风雨侵蚀,加上公元1597年的京畿大地震,寺内的古建筑多数倾圯,但金堂、讲堂等主要建筑和佛像,至今尚存无恙,散发着清澄的馨香。
美是什么?“美是朴素的生命的运动。”日本风景画家东山魁夷如是说。
我是从一尊大小与人体相近的干漆夹紵塑像,开始读懂鉴真,感知奈良唐招提寺的魅力的。
唐招提寺干漆夹紵鉴真像
世界遗产唐招提寺
那是近四十年前的一次机缘。记得,那天在扬州大明寺接待鉴真坐像“返里探视”时,有幸近距离瞻仰其真容。但见鉴真大师两手叠放身前,悠然地端坐着。那丰盈的体态,流畅的衣纹,那轻轻闭合的失明的双眼,于安详中凸现其生动传神的面影。如日本僧人义澄所说:“尊颜和雅而犹笑也。”
唐招提寺移植的扬州琼花
这尊形神兼备的生人塑像,为鉴真弟子思托等在大师寂化之前所模影写真。在日本肖像雕刻中,堪称古老而深邃的杰作。它体现了弟子们对唐招提寺开山大师的无限崇敬和热爱。其实,鉴真在弥留之际也曾嘱咐弟子们,继续修缮寺院,弘扬佛法。
唐招提寺坐落于古都奈良西郊,为郁郁葱葱的一片森林所掩映。外表看不到一星半点寺院建筑,但留给造访者的第一印象,便是一股深沉的寂静,以及不需诠释自悟的禅意。因为,这座古寺是鉴真根据我国唐代寺院建筑结构,精心设计建造的,是当年传扬律学的神圣场所,即为佛教徒学习戒律的最高学府。
尽管跨越千年,饱受风雨侵蚀,加上公元1597年的京畿大地震,寺内的古建筑多数倾圯,但金堂、讲堂等主要建筑和佛像,至今尚存无恙,散发着清澄的馨香。唐招提寺外景
唐招提寺第八十一世长老森本孝顺,为修复二战后一度荒芜的寺院终日辛劳。在供华园,森本长老种满了中国的古莲、琼花、芍药、牡丹、紫竹等,以此供奉鉴真。为了开山大师的嘱咐,他对寺内相关建筑的修缮,更是殚精竭虑,功德无量。
唐招提寺风光
金堂耸立于古寺宽阔的院落之中。正面一排疏密有致的圆柱,承载着屋顶的重压。元禄年间大修,增加了天井的高度,致使大屋顶坡度变陡。然打破了匀称的屋顶,其雄浑反倒产生了别一种意味的强劲感。在金堂正前方的中门及左右回廊,原本围绕金堂形成一座庭院,一座左右均衡的伽蓝建筑。然而,自森本长老建立南大门,拆了中门和回廊,在南大门直接眺望,雄伟的金堂全貎尽收眼底。如此洗练、恢宏的景观,呈现了一种日本式的美。
中秋之夜,唐招提寺的电灯全部熄灭。沉沉夜色中,除了金堂雄浑的屋顶轮廓在月光下闪烁,路标灯火影摇曳,唯有金堂正面的三扇大门洞开,流光溢彩。每道门内都轮番照射出一尊美妙动人的佛体,与金堂的威容相和谐。森本长老料事如神。实践表明,此时此刻举办法事,与白天参拜相较,明暗对比清晰,诸佛的立体感更为强烈,更让人忘却尘世,企望净福的境界。
御影堂,寺内一座十分考究的寝殿式建筑,是森本长老移筑旧一乘院宸殿建成的。堂内安放着的鉴真大师的圣像,是从附近的开山堂奉迁过来的。鉴真和尚自接受远赴日本国传授戒律的邀请,冲破阻挠和艰险,历时十余载,六次渡海,九死一生,宏愿不改。何以?“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这一声慨叹,岂不知饱含了几多泪!难怪开山堂前的石碑上刻着日本诗人芭蕉的诗句:“绿叶滴翠,为师拭去眼中泪。”读罢,莫不令人肃然起敬。
御影堂建成后,东山魁夷受森本长老之托,为其绘制障壁画。东山遂以日本的山和海为题材,画了巨幅《山云》和《涛声》;接着数度访华,为大陆美丽的风景和珍贵的历史文物所激动,绘制了多幅壮丽的中国风景画,诚可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也。此番制作,历时十载,使日本具有的自然色彩的幽玄情趣得以充分展示。为中日民间友好不辞辛劳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当即致电森本长老:“欣悉鉴真大师御影堂壁画已全部成功,瑞光远照,两国腾欢,谨电致贺。并请代向东山魁夷先生致贺。”
唐招提寺中的赵朴初碑
乡愁是什么?“它是对无法再会的远方人儿的一种思慕之情。” 东山先生的解读,深深地触动了森本长老。他跟东山说过,鉴真东渡尽管有种种因素,但他心里有个强烈的向往,那就是“日本是世界上特别美丽的岛国”。大和尚如今虽长眠于寺内池水环抱、花木扶疏、鸟儿唧啾的小丘之上,然触及到富有故土气息的东西,能不泛起乡愁,追寻自己灵魂的栖息之地?
唐招提寺旧址
对,护送鉴真和尚“回国探亲”!森本长老此番心愿,深孚众望,终于得以实现。鉴真纪念堂前与唐招提寺内遥相辉映的那个石灯笼,即为森本长老所赠,并亲自点燃。他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激动地说:“石灯笼是日中友好的象征,我祝愿灯笼的灯火永不熄灭!”
是的,那天眼前的一切,兴许不为鉴真大师生前所想象、所嘱咐,但信佛无言,天从人愿。
—————————
链接:鉴真与奈良唐招提寺
鉴真,俗姓淳于,唐代佛学大师,原籍江苏扬州。唐开元二十一年,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延请鉴真去日传戒,为日本信徒授戒。当时,大明寺众僧“默然无应”,唯有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决意东渡。他历尽艰险,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牺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挠而失败。第六次终于抵达并定居日本后,在日本传播了唐代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在日本被誉为“文化之父”、“律宗之祖”。
在他的直接指导下,于奈良东大寺卢舍那佛殿前立戒坛,于大佛殿西立戒坛院,特别是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唐招提寺。他的弟子如宝又在招提寺内建金堂,金堂是单层庑殿式大堂。前面一通间为明廊,成列柱式,堂内藻井和梁上画满传统的宝相花唐草文,屋顶上置鸱尾。整座金堂可视为天平建筑的集大成者,既是日本古建筑的珍贵遗产,也是研究唐代中国建筑的重要参考范例。
唐代雕塑艺术有很高的成就,这一成就很快为日本所吸取。在这方面,鉴真和他的弟子们也起了很大作用。他们主持塑造的如卢舍那佛、药师如来和千手观音等干漆夹纻造像都保存在招提寺金堂内,这些造像,技术圆熟,凝重浑厚,是典型的盛唐风格,形成了日本雕塑史上有名的唐招提寺派。
鉴真精通医学和药物学,他目力虽然不济,能用嗅觉、味觉和触觉分辨药物。对一些真伪难辨的药物,“和尚一一以鼻别之,一无错失”,大有助于日本药物的整理。他因治愈光明皇太后的疾病在日本医药界享有盛名。日本江户时代的药袋上,都印有鉴真像,日本曾传有“鉴真上人秘方”一卷,有些方剂至今还保存在《医心方》一书中。
鉴真赴日带有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真迹,还带有大批的写经,通过对这些手迹的观摩和传抄,日本的书法风气有了,王字成为当时流行的书本。这对日本的书法艺术,有很深远的影响。鉴真本人也是书法名家,据称是其真迹的《请经书帖》被誉为日本国宝。鉴真携带的大量唐代工艺品如刺绣、金银器等,对日本手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起了推动作用。
《请经书帖》局部
日本天平宝字七年(唐代宗广德元年,763),鉴真体力渐差,弟子们为他模造真影,这就是至今仍供奉在唐招提开山堂上被称为日本国宝的干漆夹纻造像。这一年的五月六日,鉴真逝于招提寺僧房,享年七十有六。骨塔建于寺后的松林中。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