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讲 记
一、序分
首先我们讲这部经典的名字——《佛说十善业道经》。我们一看题目,就知道这部经典所讲的内容是十善业道,那么十善的内容大家都很熟悉啦,因为有人都已经读出来了:身三业、口四业、意三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是身体的三种行为;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口四业;然后是意三业,不贪、不嗔、不痴,这十种是属于善的行为,所以叫十善业。你说我一辈子都做好事,如果十善你都不清楚,你怎么说你一辈子老是做善事的。业是什么呢?业就是行为,事实上也就是相当于种下了的种子。十善业道,道是什么?道就是原理。这一部经典就是阐述十种善的行为的原理,所以叫十善业道。为什么叫做佛说呢?因为这一部经典是佛说的,并不是所有的经典都是佛说的,比如说有《维摩诘所说经》《地藏菩萨本愿经》等,《维摩诘所说经》说法的主要法主是维摩诘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说法的主要法主是地藏菩萨。虽不是佛说的,但是佛默认的。比如说佛在这里,而你在这说,那肯定是佛认可的。而这部《十善业道经》就是佛说的。
经是什么意思呢?经翻译成中文,又叫契经。契就是上契佛理、下契众机,就是相应、符合的意思。所以叫契理、契机。佛讲法非常重视因根施教,观机逗教。大家一定要注意,佛每讲一部经典的时候,你不仅要注意他讲的内容,你还要看他讲法的对象,你看他是对谁说的,对不同的讲法对象所讲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他对菩萨所说的经典与对罗汉所说的经典,内容是不一样的。如果讲的法不对机的话,即使是再圆满的教法,也一样不能推行的。这里我们把名字、经题给大家简单讲一下。
再把译者简单讲一下。佛法是从印度传来的,是梵文,那么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中文,就是有一些了不起的翻译家翻译过来的,比如著名的玄奘法师还有鸠摩罗什法师等。那么翻译《佛说十善业道经》的人是谁呢?是于阗三藏法师实叉难陀,于阗就是现在的新疆,什么叫三藏法师呢?法师这个词儿其实不能随便称的,其实法师是很尊贵的称呼。三藏是指的经、律、论三藏,精通经、律、论三藏这样的法师才能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法师实际上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平常修学佛法,能够精通一两部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可是这位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对佛法经、律、论三藏都能够精通,可以说知识智慧不可思议。关于三藏法师实叉难陀不多做介绍了。
所有经典都有序分。首先,所有的经典前面会有四个字“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如是我闻”是什么意思呢?“如是”很简单——就是这样的。也就是指的《十善业道经》。“我闻”是指的什么?“我”指的是阿难。佛教的经典是结集而来的,所有的经典结集的时候,都是由阿难口授的,因为阿难是多闻第一,他的记忆力特别好,一听过后就不会再忘。“如是我闻”,就是这样子,我阿难这样听到的。
然后是“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一时,就是曾经在某一个时候。在那个时候,因为佛讲的经典不要说是公元多少多少年,它一时是曾经有这么一个时候,这是举行法会的时间,举行法会有一个规定的时间。这个一时就表示曾经有那么一个时候,就是指佛宣说佛法的时间。那么为什么大家看到基本上每一部佛经,都说是一时或者是尔时,“尔时世尊食时”——《金刚经》里这样讲的,往往佛经里头都没有个具体的时间,这里有很多的原因了。首先就是印度人一些习惯的特点,印度人很注重这种逻辑上的思考,他注重对真理的探讨,但是印度人的时间观念很差,不太注重时间的观念。印度人非常尊重玄奘法师,因为印度的历史有不少都是根据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找出来的,玄奘法师做了记录。中国人对时间这一点比较看重,但印度人这方面比较模糊。曾经有一个印度哲学家这么讲过,如果没有玄奘法师,印度的历史就是黑暗的,可以说玄奘法师照亮了印度的黑暗历史。这是首先第一点,印度人的时间观念都比较淡薄。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佛法是超越了时空的真理,佛在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一入定过了四十小劫。一个小劫就是几百万年上千万年,一入定四十小劫过去了,释迦牟尼佛才活了八十岁,他怎么讲《法华经》时一入定,过了四十小劫,这怎么回事啊?大家能明白吗?在《维摩诘经》里头讲过,维摩诘大居士在他的房间里头一丈见方的一个房子,他把不动佛土挪到这个房间里头来了,不动佛土实际上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大,结果不动佛土也没有变小,他的房间也没有变大,他怎么挪进来的?所以这件事是不可思议的,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我们为什么有碍呢?因为我们有分别,高矮胖瘦,香臭美丑。所以这个“一时”有多重原因,这里我们就不多讲了。
首先说法者——法主,就是法会的主讲是佛。佛是福慧两足尊,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象征,是彻底觉悟了宇宙人生真理的圣人。
佛在娑竭罗龙宫,娑竭罗龙宫就是讲经的地点。像我们今天,怎样描述在这里讲经呢? 2009年10月21日晚上7点,宽见法师在广德佛教协会,和广德四众弟子、广德的居士们在一起,学习《十善业道经》。得有时间、地点,然后是谁讲——法主,还有听众。这次佛讲经说法的地点不在人间也不在天上,而是在龙宫。《地藏菩萨本愿经》在哪里讲的?忉利天宫。有时候在人间说法,有时候在天上说法,有时候到龙宫说法,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的教化范围真是非常广啊。然后是“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是和谁在一起,听众是谁很重要。我们这里的听众是以居士为主,所以和以出家人为主不一样,讲法的对象不一样。《地藏菩萨本愿经》主要是为谁讲的?为佛母摩耶夫人讲的。这里听法的对象则是“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这是介绍给参加这次法会的听众,听众大约有两大类型,一个是比丘,一个是菩萨——比丘众,菩萨众,当然在龙宫里说法肯定还有龙王。首先是比丘众。我们一般说有四众弟子,出家男众、出家女众、在家男众、在家女众,那么我们要是说广一点,说七众弟子,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出家就有五众,在家有二众——优婆塞、优婆夷。
首先最高的出家众就是比丘了,或者是比丘尼,比丘受持的戒律很多,二百五十戒啊,比丘尼受持三百四十八戒,所以受持三坛具足大戒事实上非常不容易的。此外还有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菩萨梵语就是菩提萨埵,简称菩萨。翻译成汉语就是觉有情,里面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觉悟的有情。菩萨是觉悟的有情,我们是什么有情呢?我们是没有觉悟的有情。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觉悟有情,使有情觉悟的意思。一说到菩萨,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非常遥远啊,认为菩萨会在天上飞的,放着光……其实菩萨一直离我们很近,你看我们互相有时候称某某菩萨,有时候说受菩萨戒,受了菩萨戒你是不是就是菩萨了啊?广义上来讲你算是啦,如果你受的真的是清净的菩萨戒的话。其实菩萨有多种,有五十二个阶次,像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属于等觉菩萨,甚至是古佛再来示现成等觉菩萨的;像我们受了菩萨戒了、新发心的菩萨,或者说是明智菩萨。只要是菩萨,也是这样子过来的。所以说如果一个人受菩萨戒,最重要的内容是发菩提心。所以菩萨戒最重要的是菩提心戒。大乘菩萨其中第一条就是发菩提心,专门有讲发菩提心的经典,比如说《入菩萨行论》。因为发菩提心可以说是佛法的核心,大乘佛法的核心就是菩提心,所以你能掌握菩提心,你就掌握了成佛的方法。以上把这次法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讲者还有听众做一个介绍,就是序分。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