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是古代寺观遗存最多、保存较好的地区,而双林寺则是古代佛教雕塑极为精美、类型极为多样的佛寺。双林寺在山西省平遥县城西南七公里的桥头村北侧,建筑历遭千年的风雨兵燹之患。到元末,殿楹损坏、庑廓倾颓。因此,明景泰、天顺、弘治、正德、隆庆年间以及清道光、宣统年间都曾大规模地重建或重修,现存庙宇主要为明代和清代修建。
双林寺坐北朝南,寺院南墙有券拱门,即山门。除山门外,中轴线垂直排列有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宝殿、佛母殿及配殿共十座,组成前后三进院落。各殿满布彩塑,大者丈余、小者尺许,共计2052尊,完好者1566尊,彩塑中以天王、罗汉、观音菩萨、供养人等塑工最精,为明代彩塑艺术的佳作。壁塑像表现了形形色色世俗的人物和生活景象,别具风格,代表了明代组雕艺术杰出水平。其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也描绘精美,同样显示了明代佛教壁画的水平。双林寺雕塑与壁画丰富多彩,俨然是一座精美的佛教艺术馆。
进入券拱形山门,正北第一座殿为天王殿,天王殿廊檐下塑四大金刚,每尊金刚约高3米,金刚巍然端坐,上身赤裸披巾或系腰裙,头有冠髻,面部方圆,浓眉圆目,宽胸挺腰。或瞪目张口,或闭嘴下视;或扶杵缩臂,形体宏伟,威武严肃,具有护法天神的雄伟气魄。天王殿内,天冠弥勒菩萨居中而坐,帝释、梵天胁侍左右。南墙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北墙供八大菩萨。穿过天王殿,北面坐落释迦殿,同两厢罗汉殿、地藏殿、武圣殿、土地殿组成第一进院落。释迦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释迦殿内,释迦正中高坐,左右胁侍文殊、普贤菩萨。释迦佛高5米,文殊、普贤各高2.05米。佛高肉髻,著右袒式袈裟,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东尊文殊菩萨手持经卷,西尊普贤菩萨手持莲花,俱戴簪花冠,发后系带,两肩披天衣,飘带沿肩挂臂而下,造型简练而具亲切感,显示明代塑像趋向人性化的风格。殿内壁塑“佛本行故事”,采取连环图形式分层组合,表现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从投胎降生到涅槃成佛以及传经普度众生的一生事迹。双林寺壁塑为佛传上所选作的情节有48铺,分布于东、北、西三壁,由东至西,分四层,一至三层,每层高0.93米,第四层高广2米,与一般绘画中表现的:仙人布发掩泥得燃灯佛授记、菩萨在忉利天宫说法、白象入胎、右胁降生、父王奉太子入天祠、天神起迎、阿私陀仙为太子占相、入学习文、比试武术、太子纳妃、田间观耕、太子出游四门见老病死及沙门、在宫闱生活见妇女姿态深可厌恶、逾城出家、六年苦行、降魔成道、梵天劝请说法、鹿苑初转法轮度五比丘、降伏毒龙度三迦叶、游化摩揭陀国、作地狱变等,稍有增补。东壁塑白象投胎至菩提成佛;西壁塑初转法轮到金棺自举,塑造人物多达二百多尊,高约0.2至0.4米,壁塑中殿堂楼阁、文臣武将,情景写实,虽较绘画的表现略为简略,而立体人物却别具特色。壁塑在构图和人物造像,受到壁画影响极深,形形色色的世俗人物,动态神情各不相同。同时也受到元明盛行的戏剧艺术的影响,构思精妙,富有我国民间艺术的传统特色。
释迦殿主尊背壁后为一叶观音,高广3.4米,观世音菩萨为摄化众生而自在示现三十三种妙相,第十三种形象即为一叶观音,观音用圆雕手法塑造,单腿盘坐,衣带飘扬,乘一叶红色莲瓣于波涛上,神情安详自若,与波涛汹涌的海浪形成静与动的强烈对比。四周塑罗汉各踏兽座、莲座,有护持菩萨,寻声救苦,普度众生,脱离苦海;更有韦驮天将乘云而来。菩萨两旁梁下,有三层石台,各有骑兽六臂明王五尊,下有力士托脚,另有胁侍六尊。
中轴线上第二进院落为正北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庑的千佛、菩萨二殿,布局较为宽敞。大雄宝殿乃明初重建,是全寺中最高大的建筑,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六椽,梁架结构、斗拱、门窗装饰及屋脊吻兽皆为典型明代风格。大雄宝殿即是正殿,大殿中有报身佛、法身佛、应身佛。千佛殿内四周为壁塑五百菩萨,高0.69—0.82米。
明清寺观艺术也明显与当时画坛流派有相互影响。太原崇善寺佛传画册是明代初年的壁画摹本,既有壁画的因素,而又有绢画的特色。它与文人画之间更容易看出相互间的关系,而双林寺的壁塑和壁画也显示了这种关系。美术史不研究民间美术的发展,很难弄清佛教艺术发展的进程,也不能真正了解美术发展的完整面貌。我们不仅要注意与杰出的艺术家同步的广大民间匠师,也要注意汉族以外各民族艺术家的成就,例如藏传金铜佛上就有着杰出的创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不同的文化内涵,美术史就要呈现这些丰富多彩的历史成就,总结有益的艺术经验,来促进中华民族艺术的发展。各民族间艺术本来在历史上就有着广泛的交流,了解民族间的这些相互影响,才能真正全面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的发展。例如我们不探索新疆古代民族的佛教美术,我们就很难说清楚中国佛教艺术的早期面貌;我们不研究西藏文化以及西南少数民族艺术的发展和成就,就很难全面了解中国多民族艺术的内涵。同样,不研究广大民间艺术匠师的创造,就很难了解中国艺术的全面发展。而正是佛教寺院在这些方面极为丰富地为艺术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藏,而双林寺的彩塑和壁画也正是明代塑绘中的遗珍,值得我们重视。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