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净土法门法师:童蒙养正教育的基本理念

发布时间:2024-06-28 01:17:21作者:心经问答网
净土法门法师:童蒙养正教育的基本理念

《易经.蒙卦》说:「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童稚蒙昧之时最容易接受引导,此时应该用来导向正道,这就是造就圣贤的伟大功业!所以古人说「三岁看八十」,童年时扎下的善根,会影响他一生,到了八十岁也不会改变。

过去我们注重讲解中国古人对胎教的重视,以及出生之后一千天的保护:母亲在怀孕期间,一切的行为、言语、思想都必须端正,让胎儿禀受正气。出生后的三年内,大人要保护小孩,让小孩所看到、听到、接触到的,都是正面的言语与行为。这三年的根扎下去,小孩就具备判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一辈子不会改变。现在我们要更进一步,探讨三岁之后的童蒙教育。

儿童时期记忆力强、理解力弱,所以应该带著小孩背诵圣贤典籍,例如《圣学根之根》所收录的二十三种童蒙书籍。也可以将自己所读的声音录下来,然后反覆播放,同时跟著读;这样不但提高兴趣与积极性,还能养成边读边听的好习惯。每次只读一种教材,反覆熟读,渐渐就能背诵;要背诵到滚瓜烂熟,通常是读了几百遍,甚至上千遍,就不容易忘记了,然后再读下一本。《圣学根之根》背完之后,就可以背四书五经。背书的目的是让小孩的心安定下来,培养定力,不胡思乱想,这对小孩日后智力、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现代童蒙养正教育的偏差

过去为了推广传统文化,各地办了很多论坛,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然而真正要办传统文化教育,却不能用论坛的那套方法来办。办论坛是为了达到宣传的效果,会用种种方法来激励人心,办得很热闹。办传统文化教育,则必须把心安定下来,从培养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德行做起,并且将学问扎扎实实、系统化的做起来,这跟论坛的风格和方式不一样,不能混为一谈。

传统文化老师必须自身具有真正的道德与学问,才能把学生教好。不能把办教育看得太简单,做得太粗糙,否则就不是真正在办传统文化教育了。万一教传统文化的老师自身修养不足,未能真正落实伦理道德,甚至还时常在日常生活或教学当中流露出烦恼习气,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那反而是在糟践传统文化、抹黑传统文化;这个过失是很严重的!

因此,对於从事童蒙养正教育的教师,要求是很严格的;必须是经过专业的训练与严格的筛选。童蒙老师必须具有真诚的爱心、持恒的耐心、周全的细心,才能把小孩教好。正如古人所说,唯有圣贤君子的教师,才能教出圣贤君子的学生。童蒙老师站在教育的最前线,是在为国家民族、为全世界培养下一代的圣贤君子,责任非常重大,所以应该由最优秀的人才来担任,社会也应该投入最好的资源来培养童蒙老师!无论什么人从事这项工作,都应该深刻体认到肩上责任的重大,要坚守岗位,提升自身的道德与学问,努力把童蒙教育做到最好。希望有志、有德、有能之士,发心来承担这项使命。

古代的童蒙养正教育,都是在家族民办的学校(私塾)中进行。家族的族长会非常认真的挑选道德高尚、学问优良的教师,来教导自家私塾的学生;因为每个家长都了解,唯有把子弟教育好,家族才会出人才,才能持续兴旺。所以整个社会都把童蒙养正教育看得最重要,最好的教师都被聘请来从事童蒙养正的教育,这才是正确的作法。儿童时期的基础教育做好了,日后的各种教育就很容易进行。

从这里可以看出现代跟古代的不同:古代请最好的老师来教育儿童,现代对童蒙养正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种做法上的差别,是为什么古时候代代都能出大师级的人才,现在却出不了大师的主要原因之一。

童蒙养正教师的要求

童蒙养正教师必须具备「仁德」;要顺德而行,不能逆德而行。

《汉书 高帝纪上》曰:「顺德者昌,逆德者亡。」童蒙养正教育的成败关键全在於此。所谓逆德,是指勇悍、斗争、好战、瞋怒等违背慈善仁爱之事。所谓顺德,则是平和、礼让、和谐、仁慈等德行。

童蒙老师不能有逞强好勇的意气,那是人格不成熟的表现,会把小孩带坏了。古人说「学问深时意气平」,真正有学问、有本事的人,都是很谦虚温和的,不会逞能、炫耀。必定是具有平和修养的老师,才能把孩子带向温文尔雅、厚积薄发的正路。

童蒙老师不能有争名夺利的机心,那是败坏堕落的开始,会把小孩带坏了。古人说:「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著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名利是身外之物,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唯有道德学问,才是真正的财富,能够带来幸福快乐的人生。必须是明白事理、淡泊名利的老师,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童蒙老师不能有比较高下的分别心,那是短视偏颇的错见,会把小孩带坏。古人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小孩都有独特的禀赋与才能,不能任意比较优劣。老师应该因材施教,细心观察小孩的性向与喜好,发现每个小孩各自的闪光点,顺著他们自己的禀赋去引导,那么每个小孩都是可造之材。老师与老师之间更不应互比高下,那就没能给学生做出身教的好榜样。必须是尊重差异、平等对待的老师,才能让孩子学习到互相欣赏、各展所长,避免落入互相攀比的误区。

童蒙老师不能有浮躁易怒的脾气,那是缺乏自制与耐性的表现,会把小孩带坏。《易经.损卦.象》曰:「君子以惩忿窒欲。」君子要克制愤怒,节制情欲。人都难免有七情五欲,但是童蒙老师必须做到更严格的克制与掌控自己的情绪,正如《礼记 曲礼上》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童蒙老师绝不能在学生的身上宣泄自己的情绪,而要时时保持理智,能够包容学生的错误,展现出充分的爱心与耐心,这才是为学生们做出良好道德修养的模范。

童蒙养正教师的典范

我们举民国初年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为例。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期间,建立教育实验区,与陶行知、廖世承等人共同倡导优质教育。当年的南京,基本都是完全西化的教会幼稚园,没有中国特色的幼稚园。陈先生创办了第一所中国式的幼稚园,「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他与许多西方现代儿童教育家强调儿童本位与自由教育的主张不同,陈鹤琴先生并不认为儿童的自由与个性发展可以独往独来、放任或随著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他相信,凡是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为有成就的人;儿童不仅要从小教起,还要注意从小教好。他的幼稚园为儿童提供很好的环境,使儿童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教导儿童做人的道德,提高儿童的智力与德性。

陈老指出:人的性情与情感是从儿童时期陶冶、培养的。在幼稚园,音乐、图画、文学和儿童的实际生活是培养儿童情感、道德的主要途径。他特别提出在幼稚园开设公民训练课程的重要性,「就是培养将来做公民的基础,因此可以养成种种合作的精神,爱护团体、爱护国家的精神。同时又可以培养公民应有的知识与技能,砌成一个稳固的公民基础。」

陈老还将幼稚园的作用概括为十三个方面,这里面就包括了古代教师所应传授的保健、德行、能力三大部分。陈老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教学理论和西方教学理论相结合,不但顺应了当时国内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在长期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与管理的方式方法。

这些实例,都是儿童教育的创办人应当虚心参考学习的。办学,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打造健康向上的教育生态环境;让每个孩子都享有更好的、更公平的教育,从而有能力造福全人类。

现代童蒙养正教育的落实

现代童蒙养正教育的落实,最重要的是师资。创办人要一心为国、为世界,没有丝毫私心;老师要具备优良的道德与学问。其次是亲师之间必须密切配合,老师教导学生要孝顺父母,父母教导孩子要尊师重道。亲师配合无间,让孩子深深扎下孝敬的根本。

教材的选择也很关键,除了上述的《圣学根之根》与四书五经之外,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也很重要:例如民国初年出版的一套优良教科书,《共和国教科书教授法》(新国文教授法上下、新修身教授法)。这套教材由上海商务印书馆於一九一二年首次出版。它的内容既取材传统文化的精华,又配合西方文化的精髓,并且将如何教授学生修身养性的方法详细阐述出来,是非常难得的一套好教材!出版后的十年之间,共销售七千万至八千万册之多。这样的老课本在今日而言,仍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