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净土法门法师:广学多闻永远不会开悟

发布时间:2024-06-15 01:20:03作者:心经问答网
净土法门法师:广学多闻永远不会开悟

净空法师:广学多闻永远不会开悟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448集2012年7月27日讲于香港

我们认识释迦牟尼佛,照着经典这个事实真相,佛教不应该是宗教,是教育,释迦牟尼佛的教育。佛教应该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他是个非常负责的老师,而且教学的时候,他是有次第的,有原则的,就像办学校一样,四十九年前面十二年像是小学,办小学,培养大家的基础,讲《阿含经》,这是小乘;十二年之后,他再提升,像办中学,《方等》讲八年。《方等》前面接小乘,后面开大乘,《方等》跟《阿含》合起来是二十年,有二十年的基础了,好!办大学,讲《般若》。这是释迦牟尼佛主要要传授的,也就是他教学的中心课题,二十二年,占的时间最长,四十九年几乎占一半,二十二年,《般若》这是大乘,好比办大学。最后的八年《法华》,好比是研究所。你看他有次第,由浅而深,他不是立等的。

佛是最忌讳立等,立等的人不能成就,小学没有念,就念大学,这怎么行?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佛藏经》上有这么一句话,释迦牟尼佛说的,“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不承认你。但是今天这种人特别多,这佛不承认的。佛是一定叫你由小慢慢向上提升,有次第的,不可以立等。立等只有一个条件,释迦牟尼佛“拈花微笑”,那就是禅宗,这是立等的,他不讲次第的,他一进门就是上研究所,前面他都不要学的,这是什么?这天才儿童,上上根人。上上根人可以,不是上上根人不行,上、中、下三根都不可以,都要循序渐进,哪有一上学就上博士班!不可能的事情。这些我们都必须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得按部就班。

那么真正讲来“证果”,“修行”、“证果”这就是博士班毕业。博士班毕业的时候,最后八万四千法门变成三个门,这三门是“觉”、“正”、“净”。禅宗、显宗,上上根人学的,不是上上根人没用处,你决定学不成功。禅宗之外在中国还有七个宗派,中国大乘八大宗。小乘是两个宗,宋朝以后就没有了,宋朝时候就没有了,中国不修小乘,用什么方法来代替?用“儒”跟“道”,这是对的。如果没有“儒”、“道”的基础,又不从小乘学起,这是释迦牟尼佛所不承认的。那么到今天这个时候,“儒”、“道”没有了,小乘也不学了,所以大乘架空了,下面没有了,大乘怎么学(都)是学的知识,他不能开智慧。学知识那就变质了,在佛法讲就变成外道了,他心外求法,他没有“定”,他没有“慧”,这个我们心里要知道。

我们的心散乱,这就是说明你没有“定”。“一门深入”、“一心不乱”这是定,大乘法一定要“定”,不“定”不能开悟。

“定”从哪里开启?从《阿含》就开始了,《阿含》修“四禅八定”,世间禅定。到《方等》学出世间禅定,比世间禅定高了;在教下叫“止观”,“止观”就是禅定。“止”是“制心一处”,讲求的是“一门深入”,不是叫你学很多,学很多你心力分散了。什么时候再“广学多闻”?开悟之后,大彻大悟之后才准许你广学多闻,为什么?你已经“得定”、已经开智慧了,这个时候学东西一听就明白了,一看就明白了。

惠能大师开悟了,你们想想法达禅师到他那里去参访,法达是专攻《法华》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古人他懂这个道理;无尽藏比丘尼专攻《大涅槃经》,都是“一门深入”,学了十几年,心真的是定了,这得“三昧”,没开悟,在将悟没悟的那个边缘上,这个时候需要高人帮他一把。他到漕溪去参访,法达礼拜的时候头没着地,三拜头都没着地,六祖问他:你礼拜头没着地,是不是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他就说出了诵《法华》三千部。《法华经》很长,一天只能念一部,三千多部的时候就十年。六祖问《法华》讲什么?他答不出来,转过头来向六祖请教,六祖说《法华经》我没听过,六祖不认识字,他不会看,有人念给他听,他就知道了,没有人念给他听过。他说:你念给我听,你都背得很熟了,念过三千多遍。他就念《法华经》,《法华经》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六祖就告诉他:行了,别再念了,我全知道了。给他讲《法华经》,他“开悟”了。

所以什么时候“广学多闻”呢?“开悟”之后。你看法达搞《法华经》十年没开悟,六祖还没听完两品他就明白了,所以“广学多闻”什么时候?悟后!不是在开悟之前。开悟之前“广学多闻”永远不会开悟。

把你的悟门堵死了。所以好的老师不会叫你走这个路,走这个路害你,不是真“善知识”。

我们跟李老师学教,老师规定只可以学一门,你同时想学两门不教你,就老老实实告诉你:你没有能力,一门学好了再学第二门。“好”是什么程度呢?从前“好”的程度是“开悟”,那才叫毕业,现在它的标准很低,你上台去讲,我在台下听,我听了很满意,点头就算通过了,你再可以学第二部经,还是守住“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所以我们初学讲经的时候,学会这部经了,能讲了,我自己跟自己定的标准:要讲十遍。十遍到哪里去讲呢?到居士们家里去讲,星期一在张三家里,星期二在李四家里,我讲的都是一样的,我这样讲十遍,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个经里头讲的意思。

怎样把所学到的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你就真学会了;如果所学的用不上,那学来干什么呢?“所学非所用”那不就白学了!佛法可贵之处:学了马上管用。所以学习的气氛非常浓,欢喜心。小部经不长,一部经也不过一千、两千字,一个月学一部,很有成就感。佛学院里头一年都没办法学一部,我们一个月学一部。我那时候没出家,跟李老师学讲经,我跟他一年三个月,就是十五个月,我学了十三部经,比佛学院厉害。佛学院毕业不能讲十三部经,我在台中住了一年三个月,我可以讲十三部经。所以我一出家就讲经,一出家就教佛学院。教佛学院一个学期教一部经,一年教两部,他们三年毕业,我才教六部经,还有七部还没用上。

所以我就深深体会到佛学院不如私塾。私塾教学真管用,李老师教我们是私塾教学的方法,真管用!所以以后星云法师找我,他办了个“东方佛教学院”,请我去做教务主任,我就跟他建议,那个时候有一百三十多个同学,我的意思想三个人分一组,专学一部经,十年至少可以培养二十个,我们有把握可以培养二十个讲经的老师。专讲一样,一生专讲一样,专学一样,十年之后顶尖的人物,那佛光还得了,佛光遍照全世界。星云法师不能接受,他说这不像学校,我说真管用。他也知道真管用,但是不像学校,一定要采取大学这种方法,我们两个意见不合,我就离开了。我在山上住了十个月,离开了。他要接受我,我也一直住在他山上,住了这么多年,你说那佛光山真正名副其实的佛光山,能够讲经讲得好的至少有四五十个人,真正红遍全世界。这机缘、缘分不够,大家不相信,喜欢像现在一般学校什么都学,“广学多闻”。

其实“广学多闻”都学的一些皮毛、常识,一样都没有扎根。一门通了,门门都通。到那个时候,门门通了的时候,你一定会大发慈悲心,你还是搞一门,为什么呢?给后人做好榜样,不开这个例子,我什么都讲,大家都学去,后人没有了,培养不起来了。所以你一定会有大慈悲心,顾虑到后面的人,我不开多门,我一生讲一部,给你们做一个样子,这是大慈大悲,给后面来学的人,给他做一个好样子。这就是决定是自己成就,自己成就之后,然后“转相拯济”,这大开方便之门,可以培养学生。虽然培养学生,还是专搞一门,学生在净宗道场修学其它的经论可以,不离开净宗这个主轴,无论学哪一部经教,都导归“极乐”,这就对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