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传道受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因此我们自古以来就有敬重师道的传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身为人师之人“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因此,能够被称为“人师”的人是非常了不起的。
但在佛教里面,对于”人师“的要求更高。能够成为“人师”,那就必须要达到”法师“这一层级以上才有资格。否则就不能讲解佛法,就算勉强讲了,那也有相佛法,并非真的佛法(我这里讲的是佛学,爱好而已,并非已得觉悟)。
那么,如何向人讲解佛法呢?
在《金刚刚》的结尾处,这时须菩提已到岸,”佛“教他往后如何向人说法的秘诀,关于这个秘诀,他说了8个字: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翻译过来就是:不执着于有相,自性原本清明,虽处于动中却无所动。
佛法禅意这是佛教须菩提如何向人说法。原文中的“为他人演说”,在佛教指的就是为他人讲经说法。
佛法本是不着于有相之法, 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因而称之为如来。不着有相而来说法,才是如来说法。所以如来说法最重要就要做到这8个字:“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如如不动”如何理解呢?
佛法经书其实就是心动而本觉不动,动而可御一切有相, 却不为一切有相所动,是为动而非动,因此才称为“如如不动”。
佛在这里,不只是讲了说法之法,同时也告诉须菩提讲演佛法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只有达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要求和境界,才有讲解佛法的资格,才是真正的“为人演说此经”。否则就不算是为人演说此经,他所说的不是佛法,而是有相之法。
所以讲解佛法之一,自性本来清净,如如不动,知道其万事万物的都一样,没有任何不同。
那么,平常所见万事万物的差异又从何来呢?
所谓的差异,在佛学中是指众生迷悟之所见,并非实有,而是妄有、妄见。也正因众生有妄见,佛才有法可说,如果众都见悟见自性本来“无所差异”,佛也就不用说法了,也无法可说了。
因此,佛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8个字,不只对须菩提所说,也是对所有的学佛之人所说。可见佛教化的严谨程度和良苦用心。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