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常常讲,修行好比是走路,解悟好比是认识路,我们想走路,如果对於路不认识,诸位想想,他走到哪里去了?我们看过去祖师大德判一切经,都不外信解行证四大分,就是四大科。
而解在行之前,换句话说,不解就没有法子去证。如果我们要真正想求修证,一定是先求理解,也就是说先求认识路。从此以后再起修,进度一定是很快,而且当中不会有差错。与那些不明教理、盲修瞎练,当然是不相同。在此地也许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在前面佛曾经说过,「见与见缘,并所想相,本无所有,元是菩提妙净明体」,这个话前头佛说过,这是《楞严经》里头非常重要的话,要常常记在心里,时时刻刻提起观照的功夫。佛这几句话可以说已经把六根、六尘、六识,这个十八界同会归如来藏性,底下何必还这么麻烦,还要以四科七大来会归,是不是嫌累赘?如果诸位要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很好的一个问题,也算是读《楞严经》相当用功。但是诸位要晓得,前面佛说这几句会归是说明如来藏性不立一法,这是显理究竟坚固。这几句话比《金刚经》里面「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还要说得圆满,还要说得深入。因为佛在《般若经》里面只教给我们观空,《楞严经》里面不但教我们观空,而且把观空所以然的道理给我们说出来,实在是太难得。《金刚经》我们读了观空,也许会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观空?为什么要应作如是观?当然你要是彻底了解经义不会有这问题,如果含糊笼统的读《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定会起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这样观?《楞严》说得好,《楞严》讲「元是菩提妙净明体」,这是把所以然的道理说出来。我们不就是想要证得菩提妙净明体吗?你要想证得菩提妙净明体,你就得好好的记住,「见与见缘,并所想相,本无所有」,这就是《金刚经》里面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说得是比较笼统。这个地方讲的见,是能见的见分,缘是所见的相分,说一个能见的见分、说一个所见的相分,后头还加一个「并所想相」,那就是第六意识以及与意识相应的心所,要记住,本无所有。本无所有是什么回事情?就是真性,就是清净法身,就是菩提涅盘。所以,目的是为了显理,理是究竟坚固,这是前面依据的会归。
摘自楞严经 (第七十四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074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