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禅定指要 十三、加行阶段的功法 (下)

发布时间:2022-12-27 19:31:57作者:心经问答网

十三、加行阶段的功法 (下)

1.五脏运练功 这是一种佛家功道家功相结合的运练五脏的功法,是运用咒语与运气相结合的方法,来祛除脏腑疾病,强化五脏功能,使人体的五脏之气得到运练。由于佛法修持首先面对的是色身,要想转化色身,就得先调整好色身,除去疾病,提高体能。所以,需要介绍一些属于命功范围的功法。

根据道家的五行学说,肾和膀胱属水,颜色是黑色。肝胆三焦属木,颜色为青色。心小肠属火,颜色为红色。脾胃属土,颜色为黄色。肺和大肠属金,颜色为白色。道家理论认为五脏之气沿肾—肝—心—脾—肺运行,就是阴阳周天。反复循环运练,会达到五气朝元的境

界,对强化生命功能,祛除身体疾病,聚结体内金丹 (可理解为形成身体内部的生命能量核心)均有莫大好处。 佛家的藏密大乘功法认为,每一个脏腑,都有相应的咒语可用于强化功能、生发能量,五脏相应的咒音是:

肾:嗡、咪呀

肝:嗡、嘻呀

心:嗡、嗯

脾:嗡、嘛哈哈

肺:嗡、鸣嘛

依上述顺序,可分别对五脏先进行咒音运练。

(1)肾水咒(嗡、咪呀 )的运练 持诵肾水咒,可输通肾经及膀胱经,强化肾的功能和膀胱系统的功能。可补脑健脑,降低高血压,治疗肾虚性咳嗽,脱发以及肾炎,皮肤干裂,生殖功能疾病及关节炎等病。 此咒宜于冬天在近水处练习,练习时间以子时亥时申时酉时为好。子时亥时属水,有相合的作用。申酉属金,有相生的作用,诵咒时可盘坐面向北,结定印。

(2)肝胆咒(亦称木咒,嗡、嘻呀 )的运练 肝胆咒可输通肝经胆经及三焦经,平衡肝胆功能。对消除因肝火旺而带来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对肝炎、眼部疾患、牙痛等均有疗效。练此功时,面向东,时间以春天最好。平时练此功,以寅时卯时子时亥时为佳。

(3)心小肠咒 (亦称火咒嗡、嗯 )的运练 练火咒可输通心包经及小肠经,可以强化心脏功能,治疗心脏病、低血压、糖尿病等。心气下行与肾气相合,可产生很强的人体能量,对用脑过度,精神疲惫,四肢无力等病均有较好疗效。

练此咒应面向南,时间以午时巳时为佳,季节则以夏季为最好。

(4)脾胃咒(亦称土咒嗡、嘛哈哈 )的运练 土咒的运练,可输通胃经和脾经,排除体内湿气。除直接强化脾胃功能外,可对肝部疾患有辅助治疗作用。 运练的时间,辰时未时戌时均可,巳时午时亦可。火生土,土属中央,故不择方向。

(5)肺大肠咒 (金咒嗡、鸣嘛 )的运练 金咒的运练,可强化肺和大肠的功能,输通肺经及大肠经,治疗肺部和大肠疾患,对皮肤疾患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运练时间,申酉辰巳之时均可,面向西方。

以上五咒,均有生克关系。金咒练长了会伤肝气,肝咒练长了会伤脾胃气,脾胃咒练长了会伤肾气,肾咒练长了会伤心气,火咒练长了会伤肺气。故除因某一脏腑有病变需单练某一咒外,无特殊病变,应五咒同练,以全面调正,运练五气及相应的经络,使百脉流畅调和,则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前述某一咒的运练时间及方向,是指最佳时间和最佳方向,如因受条件限制,可根据方便来确定时间。若五咒合练则可不选方向 (单练仍应强调方向 )。

2.五脏合练功法

(1)聚气丹田 (指肚脐与命门联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 盘坐结定印,默念脐轮咒“嗡、卡巴迪”五分钟意,守丹田部位。

(2)将丹田之气用意念导引至腰部两肾 (线路是先至命门穴再分向两肾 ),默念肾水咒“嗡、咪呀”6遍。

(3)将肾气引向肝部,念肝咒“嗡、嘻呀” 8遍。

(4)将肝气引向心脏,念火咒“嗡、嗯” 7遍。

(5)将心气引向脾脏,念土咒“嗡、嘛哈哈” 10遍。

(6)将脾脏之气引向肺部,念金咒“嗡、鸣嘛” 9遍。

(7)将肺脏之气引向下丹田,再念脐轮咒 21遍,按肾—肝—心—脾—肺—下丹田的顺序循环。 上述运练要求 9个循环。最后气归丹田,作小周天运行三次。待气回至下丹田后,意想丹田之气,向全身发射金光三次,发射时呼 (出气),金光收回时吸气,将周围之气,分散在体内之气,均顺金光之收缩,聚于丹田。然后搓手擦脸,轻度拍打全身收功。

3.几种强身开智祛病的咒语 (1)强化后脑玉枕穴的咒语 咒语:巴卡扎

运练此咒,可为后脑聚集能量,强化玉枕穴的功能。为中脑前脑的运用提供能量。可以使思维活跃,记忆力增强,并延缓衰老。练此咒时,应意守玉枕穴,但也应似守非守,意念不能过重。

(2)强化百会穴功能的咒语 咒语:嗡。并观想梵字□立于头顶 诵此咒时,意想头部梵字发出白光,须徐徐诵念,约为一分钟诵 5—10次。

(3)六字真言分配于六轮的运练 顶轮:嗡 喉轮:嘛 心轮:呢 脐轮:呗 生殖轮:美 海底轮:吽

(4)人体各主要部位修练用的咒语 咽喉:嘛、阿、诃 心脏:嗯、呢、呢呀、吽 肚脐:卡巴迪 耻骨及尾骨:咪呀、叽呀 骶骨:哈赤 膈膜:哼 玉枕:巴卡札 头顶:嗡、昂 眉间及前额: (左口右当 )(具有开天目的作用 ) 下丹田:呀 中脉:阿巴—咪呀

(5)治病总诀:昂 (6)“哈”字诀:宜于上火下寒,四肢厥冷,易患咳喘之人习练。此咒可使下丹田及小腹发暖,使肾水与心火交融,练时可揉或轻拍小腹。

(7)启动肺部功能的咒语:鸣

(8)治感冒咒语:吉格吉格、米呀

(9)治寒病咒语:嗡、吉格里、吉格里、阿尔港札吽

(10)治热病真言:嗡、巴喀达、巴喀达

(11)治肾肝诸疾:嗡、咪呀嘻呀、昂热娑哈

(12)壮阳:叽呀、哈赤

(13)观音菩萨开智慧咒

a.嗡嘛呢吽嚜吽打雅他嘎洒杂纳,拉拉得娑哈

b.嗡嘛呢钵嚜吽打雅他,嘎雅杂嘎纳得娑哈

c.嗡嘛呢钵嚜吽打雅他,嘎把杂嘎杂纳嘛拉得娑哈 以上三咒每诵七遍,向水吹气一口,饮之则智慧大开,亦可留少许洗目。

(14)观音菩萨开智慧咒 嗡嘛呢(左口右白 )嚜吽纳摩哇尼本打,娑哈 逢月蚀夜诵一千遍,可顿开智慧。

(15)观音菩萨他心智咒 嗡嘛呢钵弥吽比拉杂布娑哈 每月十五月出时,至日出时,通宵念诵,七次,可得他心 (以上咒语请参阅《藏密大乘功》 )

4.大周天运行法 大周天运行,是道家重要功法,对调正人体全面机能,输通十二正经,聚集能量,序化全身,转换色身,聚丹结胎,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修持禅定,若能运用此法作为禅定之前的修练,会有很好的效果。

大周天的运练涉及十二条经络,即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现在简介一下各经的起止:

(1)手太阴肺经,中府穴—少商穴 (2)手少阴心经,极泉穴—少冲穴 (3)手厥阴心包经,天池穴—中冲穴 以上三经均沿手臂内侧循行

(4)手阳明大肠经,商阳穴—迎香穴 (5)手太阴小肠经,少泽穴—听宫穴 (6)手少阳三焦经,关冲穴—丝竹空穴 以上三经沿手臂外侧循行 (7)足阳明胃经,承泣穴—厉兑穴 (8)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至阳穴 (9)足少阳胆经,瞳子骨欹穴—窍阴穴 以上三经沿体外侧循行 (10)足太阴脾经,隐白穴—大包穴 (11)足少阴肾经,涌泉穴—俞府穴 (12)足厥阴肝经,大敦穴—期门穴 以上三经沿体内侧循行

练大周天时,并不要求弄清每一经络的循行具体线路,只须加意念宏观地笼统地导气沿手臂外侧(手阳经)手臂内侧 (手阴经 ),体外侧 (足阳经 )体内侧(足阴经 )循行即可。我们体内之气,有一个习性,就是沿经络运行,它自会找到路径,决不会迷失,因此宏观地导引反而是最科学的。

姿势可坐可站,初练时以站式为好,先宁静身心,外绝万缘,双手覆于脐部片刻,此时意守下丹田(命门与脐联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亦可默念“卡巴迪”聚气固气,约五分钟。

然后双手在脐前摊开,掌心向上,徐徐用手导引丹田之气上行至胸部,呼吸配合,此时用吸气。

然后呼气,同时导引胸中之气沿两臂内侧循行至指尖,双手也从胸部徐放下至两侧,指尖向下。呼气时,导引之气与手的动作配合协调,同步运行。

下一步,吸气,导引掌指之气沿手臂外侧回到头部,同时双手各循左前方右前方向上举,与吸气导气均同步,即双手举至指尖向天时,气已循手阳经回至头部。

接上式,呼气,导引头部之气沿身体外侧 (膀胱经从后背下行 )循行至脚掌,同时,双手

循两侧下压与导气呼气同步,并弯腰,双手下垂,掌指指向脚尖。 接上式,吸气,导引脚掌之气沿双腿内侧上行至胸部,同时,双手作捧气状与导气同步

徐徐上升至胸部,身体也随之直立。 然后,再重新开始练手三阴手三阳,如此循环,每日可练两次,每次 15—20分钟。 收功时,将气送回下丹田,并作小周天运行三次,最后将气固定于下丹田。 气感强的修持者,不须加动作,以意领气,与呼吸配合即可,站式坐式均可。 这种方法,聚能效果极强,一年即可聚丹,修佛家功的人,不走结胎的路子,丹会化掉,

补充到人体的各部份去,更换身体。

5.周天功的预备功法 考虑到许多修佛法的人,平时接触气功较少,运练大小周天比较困难,故再介绍一些基础性的训练方法。

预备功

(1) 站式,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平心静虑,呼吸自然,意守下丹田片刻(也可配合咒语聚能 )。

①吸气,意导会阴之气上行至脐部,呼气,意导脐部之气下行至会阴,一呼一吸为一次,共做 9次。

②意想丹田之气,顺时针运转 9次,再逆时针运转 9次,不配合呼吸。

③吸气时,意想气由会阴吸入,并上行至两肾、命门,再回到脐部与命门联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呼气时,将此气送至会阴。共做 3次。

④意想丹田之气,呈球状向八方扩散,遍及全身并与宇宙相合。再从大变小,收回至丹田,形成一小球,共做 3次。 以上运练,可以使丹田命门会阴等穴有热感或跳动感,久练,会使内气较为顺畅地运行,并有与天地同体之感觉发生。

预备功(2)

站式,两脚成八字分开,膝微曲,全身放松,两手举于胸侧,掌心向前,拇指与食指相接成圆形,其余三指微曲,意想丹田之气下至会阴 (用呼气 ),然后用吸气导引至尾闾,沿督脉上行至头部,再用呼气,沿任脉下行至丹田—会阴。再往尾闾导引,如此循环 9次。

内气不足时,感应弱,一段时间后,感应会增强。 预备功(3)

站式,两手侧平举,然后曲肘 (成90°),掌心向前,大指食指相接成圆形,两脚分开成八字形。

先导引下丹田之气上行至胸部,意想其成一球形气团,意念导引气团下行至会阴,分成两股沿腿内侧下行至两脚涌泉穴。然后再回至会阴,合为一球,导行此气至尾闾沿督脉上行,经百会上丹田循任脉下行至心部,如此循环 9次。

第二步,当第 9次上行之气至头部时,导引头部之气沿身体外侧之阳经线路,下行至两脚之涌泉穴。再导行循两腿内侧至会阴会合,并将此气团上升至胸部。然后沿两臂内侧循行至劳宫穴,再从手臂外侧回至头部。再重复做,共 9次。

预备功(4)

站桩功,两脚成内八字站立,膝微曲,松腋,双手掌相对,距离 15-20公分,双手的位置高低与脐相等。不意守任何部位,大脑一片空白,微闭双目,站 15分钟。然后,将双手变为抱球状,意守下丹田,再站 5分钟。

此功前一部分,有输通十二经络之妙用,并可排除病气浊气。后一部分除继续开通十二正经外,还起聚集能量的作用。功法十分简单,效用十分宏大。一 80老人,练此功年余 (每天2次,总共习练时间为 50分钟 ),全身经脉和畅,脸色泛红,老年斑消褪,多年的肠胃病、高血压均告消除。此功对癌细胞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预备功(5)

本节功法,为疏通奇经八脉而设。奇经八脉是指:①任脉;②督脉;③带脉;④冲脉;

⑤阳维脉;⑥阴维脉;⑦阳硚脉;⑧阴硚脉 由于某些特定穴位对输通经络有特殊作用,所以我们以打通穴位的办法来疏通经络。与奇经八脉有特殊关系的穴位有会阴、神阙、膻中、百会、劳宫、内关、外关、肩井、涌泉、照海、申脉等。打通上述穴位,奇经八脉就通畅了。按如下方法施行:

a.先聚气下丹田,以意领气,下降至会阴,此时呼气,然后吸气,引气从会阴至尾闾,并沿督脉上行至百会;呼气,导引百会之气下降至会阴,此为通任督二脉上之要穴百会、会阴。

b.吸气,导引会阴之气上升至神阙穴 (即脐中 ),然后分为左右两支沿带脉至命门,沿脊椎上行,至胸脊上部,分向两边肩井穴。呼气,将气导引循两臂外侧行至外关穴,再经过中指到劳宫穴。

c.吸气,以意领气,导引劳宫穴之气,沿内侧至内关穴,再上行至胸部乳上部之云门穴。呼气,将云门穴之气导至任脉,下降至会阴。

d.吸气,以意领气,将会阴之气导引至心窝处之膻中穴。呼气,将膻中之气下降至会阴,并向两腿分为二支,沿腿外侧下行至申脉穴 (足外踝下凹陷处 ),再经脚趾到涌泉穴。

e.吸气,将涌泉穴之气导引沿腿内侧经照海 (足内踝下一寸处 )上行,经会阴到气海穴。呼气,将气海穴之气导引至会阴。

由 a.至 e.是连续运行的,运练 3—5遍,即可将气聚于下丹田收功。注意呼吸要缓细匀长,心要平静,屏除杂念,全身要放松。

6.咒语开通穴位法 嗡阿吽三字咒开通穴位:

人体的穴位很多,需要先开通哪些穴位,各人因选修功法不同而有差别。以修佛家功而言,应先开通与顶轮、喉轮、心轮、脐轮、海底轮有关的穴位,这些穴位是百会、廉泉、膻中、神阙、关元,外加一个涌泉穴。

按照藏密的理论,“嗡”代表精气神的神之声,“阿”代表气之声,“吽”代表精之声。念嗡字时,头部发白光,其声可充于七窍,直通百会,并可接引天空之清气注贯全身。念阿字时,可引动五脏之气,喉部发红光。念吽字时,胸部发兰光,贯通肾经,增强肾气。常念嗡阿吽三字,可使精气充沛,内气顺达调和。

应先从足下开始,这是佛家道家均讲究的诀窍。先打通涌泉穴,念嗡阿吽三字咒时,观想三种光(嗡发白光,阿发红光,吽发兰光 )

(1)均照射足底之涌泉穴,把足底涌泉穴之□照空。辅助练习是走路时想到一步留一个脚印。

(2)通关元穴。观想念出之嗡阿畔三咒发出之三种光将关元穴照亮,把穴上的灰色□字照空。辅助练习是用手掌摩揉关元穴,先顺时针后反时针摩揉。

(3)通神阙穴。念嗡阿吽三咒音,观想白红兰三种光将神阙穴照亮,并将穴上之红黑色的□字照空。练此功前先意想从肚脐吸气进到 (上无下灬 )穴(即肚脐与命门连线的后三分之一处),再呼气使之回到脐部,如此作 9个呼吸,可调动神阙穴的气机。

(4)通百会穴。念嗡阿吽三咒音,观想白红兰三种光把百会穴照亮,并将百会穴中的白色的□字照空。 辅助练习是练功前用手掌揉百会穴 81次(顺时针方向揉 )。

(5)通廉泉穴。念嗡阿吽三咒音,观想三咒音发出的白红兰三种光将廉泉穴照亮,并将廉泉穴中黄色的□字照空。 (6)通膻中穴。念嗡阿吽三咒音,观想咒音发出的白红兰三种光将膻中穴照亮,并将膻中穴的浅兰色的□字照空。 按上述顺序,依次将六穴打通,对于生发能量,开通中脉,接通天地之气都有巨大作用。初学者练习是很适宜的。 (参阅孔宪德《气功心法》一书 )

7.道家简易动功八式 (1)丹田开合:双脚平行站立,两手掌相对置于脐前,然后徐作开合运动,开时双手略过体侧,合时两掌相触,意念在掌心,做 49次。

(2)双手握掌置于两侧腰际,两脚平行站立。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成左弓步,右腿伸直,右手立掌,徐徐向左前方推出。用意不用力,意想自己推的是一巨大圆球,右手伸直后,圆球被推向远方,采集清新之气,再徐徐收回右手,意想将所推之球吸回,如此推送七遍,恢复站式。再向右前方跨出一步,用左手向右前方推出,仍做七次,如此,左右交替共推49次(左4右3,共为 49)。

(3)双脚平行站立,双手掌心向上置于腰际。两手掌先循脐部向前向两侧画圆,意想掌中有一气团随着运动不断采集宇宙真气,做 49次。然后双掌改变运行方向,循两侧向前向脐部画圆,意念同前,仍做 49次。 然后翻掌掌心向下,意想气团仍在掌中,先循脐向前向两侧作圆形运动,意想地下深层之地气,吸入掌心圆球上,然后改变画圆的方向,再作 49次,最后将手中圆球送入丹田。

(4)两脚平行站立,双手合掌于胸前,以腰为中心,向左向右作 45度转动, 49次。

(5)两脚平行站立,两手自然垂于两侧,调匀呼吸。吸气时,双手掌心向上徐徐上提至头侧,意想全身之气上行。然后翻掌向下,沿体侧徐徐下压,意想体内之气下行至脚掌。如此上下,共做 49次。

(6)双脚平行站立,两手自然垂于两侧,全身放松。先将右脚变为脚尖立地,全身自然抖动 49次,再改为左脚尖着地,抖动 49次(此功可多做也可只做两遍 )。

(7)两脚平行站立,两手自然垂于两侧。然后弯腰,同时两手向两侧展开,作抱大球状,将意想之球(或为白色,或为红色,或为兰色 )抱至头顶,翻掌将“球”从百会贯入,双手循身前徐徐下降至下丹田,再向两侧分开,恢复站式。此功共做 9遍。

(8)收功:两脚平行站立,先向北,双手向两侧展开,作抱物状,意想将周围之气,抱入下丹田,动作徐缓,念力加大,一个方向抱 9次。方向顺序是北→西→南→东。最后意守下丹田片刻,搓手、擦脸、拍打全身收功。 8.脊椎治病法 脊椎治病,是我国古代传下来的一种疗疾的有效方法。经现代人进一步发掘实践证明,此法机理之科学性是无庸置疑的,因为脊椎有密集的神经网络与人体各部位相联系,人体各部位的病变必然要反应到脊椎。最明显的征兆,便是按压时,与病变部位相关联的脊椎有压痛。如果深入观察,便会发现与病变相关联的脊椎有不同程度的错位,使脊椎神经不能正常

\

地发挥调节相关机体的作用。以按压手法对错位脊椎进行复位,就会起到治疗作用,而且疗效很好。有人用此法治好过一位肺癌患者,竟使 8×6cm那么大的癌体,奇迹般地消失了。

我们知道,脊神经共有 31对。其中,颈神经 8对,胸神经 12对,腰神经 5对,骶神经 5对,尾神经 1对。每一脊神经,由脊髓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前根属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分为前后两支,后支分布于颈、背、腰、骶部肌肉和皮肤,前支较粗,向外前行,支配胸、颈、腹的肌肉和皮肤及四肢的肌肉和皮肤。此外,每一脊神经中还包含有四种纤维成份,即

(1)躯体感觉纤维,功能是向中枢传导皮肤的各种感觉和肌肉、肌腱、关节、骨膜的深感觉。

(2)内脏感觉纤维,传导胸腹部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感觉。

(3)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颈、躯干、四肢、各部骨骼肌运动。

(4)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内脏运动,并支配皮肤的汗腺、立毛肌、血管,使汗腺分泌,血管收缩并调节肌肉营养。 由于脊神经的分布及主管功能极为复杂,几乎从皮肤到血、骨、肌肉、内脏、各种腺体,无不与之有关,此处不一一叙述。从实践来看,我们以脊椎的部位来简明地确定其主治范围,是较易于掌握的。

颈椎① 调控范围:头部血管,大脑垂体、面部、中耳、内耳、交感神经系统,大脑其它组织。治疗疾病:头痛、健忘、精神病、神经衰弱、高血压、眩晕。

颈椎② 调控范围:眼、舌、耳神经、额、项肌。治疗疾病:鼻炎、耳聋、丹毒、眼病、昏厥等。

颈椎③ 调控范围:项肌及枕部皮肤,颚部、外耳、面骨、三叉神经、牙。治疗疾病:粉刺、湿疹、神经痛、神经炎、痤疮。

颈椎④ 调控范围:鼻、唇、耳。治疗疾病:中耳炎、耳聋。 颈椎⑤ 调控范围:声带、咽喉、颈部腺体。治疗疾病:咽炎、喉炎、声音嘶哑。

颈椎⑥ 调控范围:颈部肌肉、肩部、扁桃腺。治疗疾病:落枕、肩痛、扁桃腺炎、百日咳、哮喘。

颈椎⑦ 调控范围:甲状腺、肩部、肘部。治疗疾病:粘液囊炎、甲状腺病、伤风。

胸椎① 调控范围:食管、气管、手、手腕。治疗疾病:支气管哮喘、咳嗽、呼吸系统疾病。

胸椎② 调控范围:心脏、冠状动脉。治疗疾病:各种心脏病、冠心病。

胸椎③ 调控范围:肺、乳房、胸部肌肉及皮肤。治疗疾病:肺部疾病、支气管炎、胸膜炎、流感。

胸椎④ 调控范围:胆囊、胆管。治疗范围:各种胆病、带状疱疹。 胸椎⑤ 调控范围:肝、血液。治疗疾病:肝病、发热、贫血、低血压、关节炎。

胸椎⑥ 调控范围:胃。治疗疾病:胃部疾病。 胸椎⑦ 调控范围:胰腺、胰岛、十二指肠。治疗疾病:糖尿病、胃溃疡、胃炎。

胸椎⑧ 调控范围:脾、横膈膜。治疗疾病:呃逆、脾脏疾病。 胸椎⑨ 调控范围:肾上腺。治疗疾病:过敏症、麻疹、低血压、电解质不平衡、炎症。

胸椎⑩ 调控范围:肾。治疗疾病:肾脏疾病、血管硬化,性功能衰弱。

胸椎⑾ 调控范围:肾、输尿管。治疗范围:皮肤病、湿疹、疥疮。

胸椎⑿ 调控范围:小肠、淋巴系统、输卵管。治疗范围:小肠疾病、风湿病、腹胀气。

腰椎① 调控范围:结肠、腹股沟。治疗疾病:结肠炎及其它大肠疾病、痢疾、腹泻。

腰椎② 调控范围:腹部、结肠、盲肠。治疗疾病:阑尾炎、肠痉挛、静脉曲张、呼吸困难。

腰椎③ 调控范围:生殖器官、卵巢、睾丸、子宫、膀胱、膝。治疗疾病:生殖泌尿系统疾病、膝关节疾病。

腰椎④ 调控范围:前列腺、腰肌、坐骨神经。治疗疾病:坐骨神经痛、排尿痛、月经不调。

腰椎⑤ 调控范围:小腿、踝、足腕、脚掌及脚趾。治疗疾病:腿部血液循环不良,腿部皮肤病、足踝关节炎、脚掌脚趾疾病。 骶骨(由5块骶椎组成 ) 调控范围:骨盆、肾。治疗疾病:骶骨关节炎、脊柱角形弯曲。

腰以下皮肤、肌肉疾病。 尾椎 调控范围:盲肠、肛门。治疗疾病:痔疮、尾骨痛。

如何利用上述方法来治病呢:

(1)让患者卧倒,检查其脊柱各部位有无压痛,有压痛的脊椎,即是需要调整的,亦可从上述各脊椎的调控范围中得知病变部位。

(2)确定有压痛的脊椎后,施术者对该脊椎行按压手法。患者作较深的呼吸,待其呼气时,以手掌用适度的力量进行按压,助其复位,一般按压 3—5下即可。但对腰椎按压时力度要轻,以免造成损伤,因为腰椎比较脆弱。一般可一日施治一次。

(3)除按压外,还须用鱼际部分对有压痛脊椎进行揉摩,可揉 1—2分钟,有助于脊神经恢复功能。

(4)对重病患者,应对其主管肝胃肾的脊椎进行按摩,以帮助患者强化自身的运化功能,提高自愈能力。

(5)中老年人应注意脊椎的自我运动,如平时有意识地转动头部以运动颈椎,自然转动身体以运动腰椎。中老年人的健康,与腰椎功能强弱有很大关系,因此,常作适度的前后弯腰(量力为之 )左右转,只要肯坚持,效果十分明显,可防治疾病,增进健康。 还有一法,是自我调控的妙法。仰卧在床上 (可利用早晨起床和晚上入睡前效果最好 )先揉肚脐 5分钟(双手交替揉, 500—1000次均可)然后双腿上举若干次 (15—20次即可),不用举得很高,微微举起十多公分即可,双手要抱头。举毕,双手置于胝骨处,两掌重迭,掌心向下,曲腿,抬起身体然后向下落压于手上,双手逐次向上移动,每移动一处均落压两三次,直到双手不能再上移为止。此法对腰腿部疾患效果极好。

还须说明一下,由于脊神经几乎布于全身的肌肉皮肤,因此,皮肤病及肌肉疼痛损伤等病,均可用脊椎疗法进行调整治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