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德干高原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重镇奥兰加巴德(Aurangabad)西北约106公里处。1983年联台国教科文组织将阿旃陀石窟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阿旃陀石窟是印度古代佛教徒开凿出来的佛殿和僧房。“阿旃陀”一词来源于梵语“阿谨提那”,意为“无想”、“无思”。石窟开凿于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代,当时佛教被定为国教,虔诚的佛教徒们为敬奉佛祖、研读经书、修身养性,找到了这个丘陵起伏、景色秀丽的幽山深谷。开凿工作持续了将近1000年。
唐代高僧玄奘于公元638年在印度游历取经时,曾到过此地,并在《大唐西域记》中对石窟作了生动的描述,这是关于阿旃陀石窟最早的文字记载。
阿旃陀石窟共有29座洞窟,从东向西绵沿550余公尺,陡壁高约76公尺。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