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中的一些概念(如绝日、离日)
有关农历日期的定义:我国农历将一日即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十二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昨晚23:00至今天凌晨1:00(为子时)由此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递推至今晚21:00至23:00(为亥时)。 我国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把夜晚分为五更:一更(又叫黄昏)为现代的19:00至21:00,二更(又叫人定)为21:00至23:00,三更(又叫夜半)为23:00至凌晨1:00,四更(又叫鸡鸣)为凌晨1:00至3:00,五更(又叫平旦)为凌晨3:00至5:00。 又社日:我国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春社是立夏算起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算起第五个戊日。 又三伏:夏至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 又四立日、四绝日:依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立春后大地回春,水(冬)就绝了,立夏后渐热,木(春)就绝了;立秋后天渐凉,火(夏)就绝了,立冬后天渐冷,金(秋)就绝了。故把四立前一日叫四绝日。同时春属木,春分一过,春天一天比一天少,木(春)就衰了,夏至后火(夏)就衰了,秋分后金(秋)就衰了,冬至后水(冬)就衰了。于是两分两至前一日叫离日。 以上均参考气象出版社《传世贤文万年历》(金传达 编著)及气象出版社《民间择吉通书》(曾强吾 胡莉明)。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