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37

发布时间:2025-01-06 01:16:16作者:心经问答网
弥陀疏钞新白话版37

2他佛赞

有六部分,(111)东方,(222)南方,(333)西方,(444)北方,(555)下方,(666)上方

(111)东方

有三部分,1111列名显广,2222现相表真,3333发言劝信

1111列名显广

【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引出诸佛赞叹,见这净土法门,是千佛万佛,无量的诸佛,异口同音的赞叹,应当深信不疑啊。唐朝译本具有十方,这部《阿弥陀经》缺了四个角,是文字省略啊。先举东方,是举方位常用的方法,也是因为东方表示智慧。

所谓十方,就是玄奘大师的译本有四角,就成了十方。这里只有六方,因为正方包括角了,所以文字省略啊。所谓举方位的常用方法,就是经中凡是举十方,总是先以东方为首。所谓东,就是在时序上属于春,万物生长,有智慧的意义。所谓智慧,就是万法的先导,所以首先举东方,就是舍利弗和文殊菩萨作为首众的意思啊。

举六方,是因为释迦佛在中央。

既然说上下四方,中央却为什么不举?因为释迦佛处在娑婆世界,以自己所处的地方为中。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仰上俯下,成为六方啊。

所谓阿閦鞞,意思是不动,因为法身不动。另一说是,不为二边所动。

所谓法身,就是不生不灭,无去无来,妙觉地位没有增加,无明地位没有减少,湛然常住,如如不动。所谓二边,就是有无啊。有不能使他著相,无不能使他落空,不断不常,二边不动。问:“东属于春天生长,在卦象上是震。所谓震,是动啊,为什么佛号不动?

”答:“这个即动即静,应万变而常寂,所以说不动。《华严经》以东方为不动智,正是这个意思啊。”

所谓须弥相,就是佛相无尽,如须弥。

所谓须弥,意思是妙高。众宝合成叫妙,迥然超出群山叫高。佛的相好,是百福成就,没有不具足的,这是妙。人天二乘,以及诸菩萨,相好都不能比,这是高。

所谓大须弥,就是佛德高广,如大须弥。另一说是佛名大过须弥,如《维摩诘经》中说的。

须弥高广,超过七座金山,相对七座金山,名叫大。佛德高广,没有可比,如大须弥啊。所谓佛名,《维摩诘经》说:“名称高远,超越须弥。”就是说大过须弥啊。

所谓须弥光,就是佛光广照,犹如须弥,映蔽众生。

光有二个意义,一是须弥是宝物合成,宝能发光,如佛净极光通。二是须弥体大,光明也大,如佛光明无量。

所谓妙音,就是法音圆妙,说法契合根机。

所谓圆妙,如《维摩诘经》说:“佛用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自听懂。”又说:“对于众言音,是微妙第一。”

所谓如是等,就是多得很难列举,只举了五个佛,用等包括了。恒河也叫殑伽河,沙是比喻多啊。

恒河在西域印度无热池旁边。香山顶上,有无热恼池,流出四条河。恒河在南边,宽广四十里,沙随水流,极其微细。佛靠近恒河说法,所以凡是说到多,常用恒河作为比喻。说明东方多佛,如恒河中所有的沙数啊。如果根据《法华经》一尘一劫的比喻,那恒河的沙还是太少。现今举恒河沙,含意其实是无尽的。大本《无量寿经》说:“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有等等无边世界,诸佛如来,都共赞叹阿弥陀佛所有功德。”那恒河沙也不够表达尽啊。

以上佛名,灵芝元照律师说:“相传的不翻译。”也有翻译的,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或悲智行愿等,也没有妨碍。

所谓不翻译,就是因为佛具有万德,不可用一德称名。也有翻译的,因为佛德融通无尽,也可以用一包括万,只举一德,就众德齐备了。所以举因就包括果海,举果就直彻因源。没有智而不悲,悲而不智。没有行不是愿发起的,愿不是行能成就的。如尧仁舜孝,禹俭汤宽,也是互相具足的。

按理说,那么自性智慧不可尽,是东方恒河沙佛的意义。

东方的意义见前面的解释。有形的东西可尽,智慧不可尽。外求智慧可尽,自性智慧不可尽。所谓恒沙,也是比喻少部分罢了。所以“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

2222现相表真

【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所谓其国,就是佛住的本国。所谓各于其国,就是见佛佛都是如此啊。左右为广,前后为长。三千大千世界,详细如《俱舍论》中说的。所谓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极力说舌相的广长啊,是因为多劫的口业清净。如果要知道详细缘由,就如《华严经》中说的。这样说表明佛语是必定可信的,可断疑惑啊。

《俱舍论》偈颂说:“四大洲日月,须弥卢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为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说名为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坏。”这里解释四大部洲是,二轮日月,一座须弥山,从下面地狱,到六欲天,从六欲天到大梵天,凑齐这个色天,名叫一世界。第一世界,累积到千,名叫小千世界。又以小千世界为一,每一小千世界,累积到千,名叫中千世界。又以中千世界为一,每一中千世界,累积到千,名叫大千世界。因为三次说到千,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其实是一大千世界啊。一大千世界,就是经中的一佛土啊。那阿閦佛,以及恒河沙的诸佛,各各主持教化这大千世界。这里《阿弥陀经》说诸佛各在本界,出广长舌,覆盖界内,没有不周遍啊。所谓口业清净,意思是不作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常作真实语,正直语,柔软语,和合语。而说所谓多劫,就是经上说,凡夫的舌关过到鼻尖,表示三世不妄语。佛是无量劫以来,没有过妄语,久积功德,感应这样的胜相啊。所谓详细那缘由,《华严经 离世间品》说,菩萨有十种舌,所谓开示演说无尽众生行舌,开示演说无尽法门舌,赞叹诸佛无尽功德舌,以及降伏一切诸魔外道,除灭生死烦恼,令人达到涅槃舌,是这十种。菩萨成就这个法,得如来遍覆国土无上舌,就不止是一个因,所以说详细啊。所谓必定可信,就是凡夫的舌相,不过三寸,古人说“掉三寸舌”。那毁誉抑扬,都有私意,都不可信。佛有这样广长的舌头,哪里有妄呢?佛的赞叹,怀疑不信,是没有道理的。

又行位菩萨,尚且有广长舌相,佛更是超过行位菩萨,现今还是略说。

所谓菩萨舌相,《华严经》十行位菩萨,成就十无尽藏,在说法时,用广长舌,出妙音声,充满十方一切世界。说十方一切,就是不止一个大千世界而已。菩萨尚且如此,何况如来?现今只是各就本国,所以说是略说。其实佛赞净土,是遍满十方一切世界啊。

慈恩(窥基大师)说:“佛的舌相,证明小事,就覆盖面门,甚至发际。”现今覆盖大千,是证明大事啊。又说:“菩萨有覆盖面门的舌相,所以说话不假,都是真实的。”那么覆盖面门的舌头,已经没有妄语,何况覆盖大千世界呢?

所谓舌相小大,就是因为佛有色身三昧,六根自在,证小证大,各自随意。所谓大事,《法华经》说:“佛为了一大事因缘,出现在世间。”就是让众生都入佛乘。现今赞净土,显现这舌相,可知净土法门,就是大事,同《法华经》一样啊。如果不是大事,杀鸡焉用牛刀啊。又菩萨覆盖面门,是用劣显胜,劝信到极至了啊。

又所谓十方,只是对横来说的,如果对竖说的话,就通乎三际,没有不赞叹。

用六方推论三世,那么前面的迦叶佛,以及过去无量的诸佛。后面的弥勒佛,以及未来无量的诸佛,必定是广长舌相也遍覆三际啊。诸佛相同,那么心同,智同,愿同。既然六方赞叹这部《阿弥陀经》,可知三世诸佛,也必定赞叹这部《阿弥陀经》,如六方一样啊。所谓无间说这部《阿弥陀经》就是啊。

按理说,那么自性周遍法界,是广长舌的意义。

古人(苏东坡)说“溪声即是广长舌”,那么广长舌相,不只是诸佛有,众生也有,就是万象都有。所以情与无倩,融成一舌。舌就是法界,法界就是舌,说遍覆时,已成双橛。

3333发言劝信

【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诚实,说明必定可信。因为这是广长舌端,发出的诚实语。对这部《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你们要深信,莫要怀疑啊。信的意义后面详细说。

所谓必定可信,就是因为诚就真切无伪,实就真确不虚。所谓师子吼,无畏说,千圣再来不能改变,万世坚守成为楷模啊。《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一共十六字,这是这部《阿弥陀经》的原名啊。唐朝译本只说《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是要文字省略方便,因为不可思议功德包含在净土中了。这不可思议,上文是赞佛,这里是赞经,那意义是一样的啊,所以不再解释。所谓护念,就是念佛的人,有佛力保护,使他安稳,没有障难。佛心忆念,使他精进,没有退堕。《观经》说:“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又经上说:“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常住他的头顶上。”又念佛有十种利益说,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这个念佛人。这是本师护念,而十方诸佛同样护念。应当知道念佛佛念,感应自然,不可错认啊。

又八地菩萨才蒙佛的护念,所以知道往生净土,地位不浅。

所谓八地佛护,《华严经》说八地菩萨,常被如来护念。现今这往生将顿时超越胜地,所以说不浅。

诸佛告诉众生的话,古有二说,一是转引,一是同时。这里是兼用。

所谓转引,就是慈恩大师说是六方诸佛,告诉本国众生中的话,释迦佛转引来证明自己的话。灵芝元照律师说是释迦佛说这部《阿弥陀经》时,六方诸佛,同时赞叹。这里是兼用,因为这是广大最要法门,诸佛平时必定常常赞叹。而正当释迦佛说这部《阿弥陀经》时,十方诸佛齐赞,又有什么妨碍?更显得这部《阿弥陀经》,是普眼法门,遍满法界,一说一切说啊。

按理说,那么自性不变,是诚实的意义。自性不离,是护念的意义。

纯真绝妄,万劫如然。说到诚实,谁能超过?现在一视一听,一言一动,莫不是在一起。从古到今,常护常念,行住坐卧,不离这个,怎么能不信诚实的话?护念我的偏要违背,就是自我欺诳,自我逃失。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