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大事因缘应化度生 翡翠雕像《释迦佛应化事迹图》

发布时间:2024-09-08 01:20:59作者:心经问答网
大事因缘应化度生 翡翠雕像《释迦佛应化事迹图》

释迦牟尼佛(图片来源:佛缘之路)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每当吟诵起这首出自《佛本行集经》的著名赞佛偈,我的心中便似波涛涌动,热血澎湃,生起对佛祖释迦牟尼的无限崇敬。这是对释迦牟尼的最高礼赞,也是对其一生伟大功业的充分肯定;特别是远离释迦牟尼2500余年的今天,回望其教法如日月一般恒久不衰的照耀大千世界,不断为人类驱除黑暗,带来光明,推动着人类社会迈向文明与进步、和谐与安宁,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释迦牟尼的伟大与崇高,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历史上人们反复不断地奉献身心与资财,以各种艺术形式宣扬释迦牟尼一生伟业的虔诚之心和炽热之情。

翡翠雕像《释迦佛应化事迹图》局部(图片来源:佛缘之路)

释迦牟尼诞生于公元前566年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19岁出家,30岁成道,说法49年,公元前486年80岁涅槃。他原名乔达摩 悉达多,成道后被尊称为 释迦牟尼 ,意为 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汉译为 能仁寂默 ,其中 释迦 汉译 能仁 ,意为以仁慈之心怜悯一切众生,它同时也是种族名,属于古印度四种姓中的刹帝利种姓; 牟尼 汉译 寂默 ,意为心净无垢、湛然不动。这一名称体现了当时印度人对佛陀的无比尊崇。

作为佛教创始人,历史上释迦牟尼佛是佛教徒最为崇拜的对象,也是佛教艺术中最为常见和主要表现题材,在古代印度、我国汉传和藏传佛教流行区域,其艺术形象随处可见,十分繁多,或塑或绘,形式多样。

在各种艺术形式中,我们常见的多为独立的释迦牟尼形象,如释迦牟尼诞生像、苦行像、成道像、禅定像、说法像、涅槃像、旃檀像等;除此而外还有一些组合式的艺术形式和题材,表现释迦牟尼佛前世和今世的事迹,通称 佛本生故事图 和 佛传故事图 ,自古至今一直流行不衰。

本文介绍的大型翡翠雕 释迦佛应化事迹图 就是一件表现释迦牟尼传记故事的组合式题材作品。它集材质、造型、雕工、题材和名家雕刻与监制等诸多优胜特点于一身,堪称一件稀有难得的当代佛教艺术珍宝。

一、作品内容解读

此件作品由一块巨大的天然翡翠雕刻成,整体呈山形,通高1.6米,宽1.4米,重2.65吨,体量巨大,造型自然。周身除底部外施以各种雕工,有浅浮雕、高浮雕、镂空雕和圆雕,显得玲珑剔透,精致繁复。雕刻内容为释迦牟尼应化事迹。释迦牟尼一生经历十分丰富,但汉传和藏传佛教一般分别以八种和十二种事迹进行概括表现,其中汉传佛教所宣传的八种事迹分别为:从兜率天下降、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涅槃,通称 八相成道 ,藏传佛教所宣传的十二种事迹分别为:

从兜率天下降、入胎、诞生、学书习定、婚配赛艺、离俗出家、行苦行、誓得大菩提、降魔成佛、转法轮、从三十三天降临、涅槃,通称轮、从三十三天降临、涅槃,通称 十二种事业 ;另外,小乘佛教也用 八相成道 概括佛陀一生,但小乘佛教的 八相 没有 住胎 ,而是在 出家 与 成道 之间加进了 降魔 一相。此件作品表现了释迦牟尼五种生平事迹,分别为诞生、出家、苦行、转法轮和涅槃,虽不全面,但基本表现了释迦佛一生的主要事迹。很明显,它主要依据了汉传佛教的信仰习惯,但也吸收融合了藏传佛教的崇拜传统。它们以成组的形式雕刻,环绕玉石的周身,依山就势,宛若天成。在这五组雕刻中,转法轮为其正面,背面为苦行,左侧面为涅槃,其上方为出家,右侧面为诞生。下面依次对此五组雕刻内容一一欣赏解读。

翡翠雕像《释迦佛应化事迹图》局部(图片来源:佛缘之路)

1、诞生相

诞生相雕刻于作品正面转法轮相右侧。画面以一棵巨大的无忧树为背景,树干粗硕,枝繁叶茂,宛若华盖的树叶压满枝头,树的外围又有蕉叶、栏椿和步道,往里可见假山、矮墙和圆形的月亮门,这些共同营造出佛典记载的蓝毗尼花园的美丽景象。画面中心雕一婴儿,他方头大耳,相貌奇伟,身前围一布兜,站立于圆盆内,双脚没于盆中,表现的正是本件雕刻作品的主人翁 释迦牟尼诞生时形象。诞生像两边各有二女,皆头挽高髻,身着宽袖长袍,衣纹飘逸流畅,仪态端庄大方。从衣着和举止神情可以明显看出,前二人为主人,后二人为侍女。二主人各执软巾擦拭太子头部,表示正为太子沐浴;此二人应当是太子生母摩耶夫人及其姨母波波提夫人。后二侍女各执宝扇服侍一旁,谦恭之态流露无遗。画面上方云雾缭绕中雕有九个形态生动的龙头,龙嘴大张,口吐的清泉如白链一般飞流直下,生动再现了释迦太子诞生时 九龙浴太子 的奇瑞景观。

2、出家相

出家相位于转法轮相左侧上方,其下为涅槃相。画面雕刻十分简单,在群山环抱的石缝之中,仅露出披头散发的太子头部,太子身体完全隐没于山石之中。太子以右手执刀于头顶,左手捂在左耳旁,表现他正在剃除自己的须发。自古以来,无论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表现太子出家的情景都非常简单,在一片荒野寂寥的山林之中,仅太子一人独自剃除其须发。这样的表现了貌似简单,实则隐含深意,意在表现太子出家完全是个人的自发自愿,突出太子看破红尘,寻求解脱的坚强信念和决心。

翡翠雕像《释迦佛应化事迹图》局部(图片来源:佛缘之路)

3、苦行相

苦行相雕刻于作品背面。画面上,释迦牟尼佛跏趺端坐于一个山洞内,身后生长一棵大树,名毕钵罗树。树枝向右横出,枝叶繁茂,宛若一个个华盖,为释迦牟尼挡风遮雨。释迦佛头饰螺发,头顶肉髻微微隆起,身着袒右肩袈裟和僧裙,衣纹写实自然,双手置双膝上结禅定印。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其面部和躯体特征:双颊下陷,双眼凹若深井,肋骨嶙嶙可数,小腹塌陷、骨盆突兀。这一刻画极为真实,生动表现了释迦佛苦行时因饥饿而变得枯瘦如柴形貌特征,与佛典《方广大庄严经》描述释迦佛苦行时 身体羸瘦如阿斯树,肉尽肋现如坏屋椽,脊骨连露如筇竹节,眼目陷如井底星,头顶销枯如暴乾瓠 的形象特点完全吻合。历史上表现释迦佛苦行的艺术形象雕刻不断,而现存最早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首推巴基斯坦希库里出土的一尊石雕像。该像材质为青灰色片岩,雕刻于3 4世纪,高84厘米,现藏巴基斯坦拉合尔博物馆。此件作品上的释迦佛苦行像在整体造型上明显承袭了早期犍陀罗艺术中释迦苦行相特点。

4、转法轮相

转法轮相雕刻于作品的正面,场面宏大,人物众多,雕刻精美,无疑是此件作品最重要表现内容主尊释迦牟尼佛居于中央,头饰螺发,头顶现高肉髻,面形饱满,法相庄严,双目低垂,神态慈和宁静。身着袒右肩袈裟和僧裙,衣纹自然流畅。左手横置双膝结禅定印,右手举于胸前结说法印,为转法轮相明显标志。释迦佛头后有圆形头光,头光上阴刻放射状细线,彰显了释迦佛智慧的广大和无量;身下承以仰莲式圆形台座,突出佛陀超尘脱俗、清净庄严的圆满功德。释尊身旁雕有五弟子和二金刚力士,其五弟子皆方袍圆顶,现比丘相,以不同姿势和神态恭身而立,表现的正是曾经陪侍太子苦行而后又最早得度的五位侍者 阿若憍陈如、跋提、跋波、摩诃男和阿说示;二金刚力士皆身穿盔甲,手执长杵,怒目而立,表现的是释迦佛最早的护法神 密迹金刚和那罗延天。值得注意到是,在面部表现上,二金刚一个哼鼻,一个哈气,其造型特点明显来源于我国汉传佛教历史上流行的哼哈二将。在释迦佛的正下方,雕有一只鹿和一个法轮,以法物的形式再次标显转法轮相这一主题,因为法轮是佛法的象征,鹿表示佛陀初次说法地鹿野苑一个以麋鹿聚集而得名的地方。另外,在释迦佛上方雕有两个巨大的幢幡,在释迦佛及其弟子周围雕有众多的祥云,又进一步彰显了佛陀地位的崇高,增强了主题内容的神秘色彩。

翡翠雕像《释迦佛应化事迹图》局部(图片来源:佛缘之路)

5、涅槃相

涅槃相雕刻于作品正面的左侧。画面以两棵大树即佛典记载的娑罗双树为主要背景,双树高大粗壮,枝叶繁茂,衬托出佛陀涅槃时内心之寂静;树叶宛如一个个伞盖,遍布于树梢,层层叠叠,极富装饰意味。双树前方雕一长方形石床,进入涅槃的释迦牟尼佛静静地躺卧其上,身体右侧,双脚伸直并拢,左手置身体左侧,右手支颐,双目微闭,神态安详,法相依然庄严神圣,袈裟僧裙依然整齐地裹覆全身。显然,此像表现的虽然是释迦牟尼生命的终结,但明显不同于世间众生生命的终结 死亡,而是超越世间死亡的一种大乐圆满状态,正所谓佛教宣称的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值得注意的是,在释迦牟尼头顶又生出一缕青烟,青烟由细变粗向右上方蜿蜒伸展,最终结成云朵状,云朵上化现一尊站立的佛像。其象征意义在于进一步诠释和表现释迦牟尼涅槃状态,即色身虽已终结,但进入了不生不灭,应化无穷的理想境界。佛身周围雕有六位弟子,他们有的以手摸泪,有的面佛而泣,均现极度悲痛之状,表现出对佛陀离世的依依不舍之情。另外,涅槃场景周围也雕有许多云彩,祥云缭绕,烘托出佛陀涅槃时一派祥和宁静的气氛。

另外,此件作品上除表现释迦牟尼一生 五相 之外,还有两处雕刻值得注意:一处位于作品顶部,另一处位于作品的背面。顶部雕刻一组汉式佛寺建筑,由佛殿、佛塔和方亭组成,表现的应为释迦牟尼开创的西天佛国的壮观景象。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作品背面的雕刻,内容主要为镌刻的文字,其中背面释迦苦行像左侧刻 释迦佛应化事迹图 ,毫无疑问为此件作品名称;释迦苦行像上方刻赞佛长偈。

此偈为唐代著名诗人王勃所作,出自王勃的《释迦如来成道记》卷下,是目前所知赞佛应化事迹最为经典的诗文,堪称中国佛教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也成为后世佛传艺术中文学、绘画、雕塑创作的 宗致纲领 。

翡翠雕像《释迦佛应化事迹图》(图片来源:佛缘之路)

二、作品价值与意义

此件 释迦佛应化事迹图 作品由一块天然翡翠原石雕刻成,材质精良,体量巨大,造型自然,雕工精美,内容丰富,题材美好,在目前所见佛教题材的雕刻作品中堪称稀有;特别是全部雕工由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姜文斌先生和中国玉雕大师陈江先生联手操刀完成,雕刻内容由我国当代著名佛教高僧净慧长老亲自选定并监制,又为作品大为增色添彩。它集诸多优长特点于一身,足见其价值与意义非同一般。

材质之美是此件作品最为突出的特点。作品由整块翡翠雕刻而成,体量巨大,形同一个大山子,雕刻依山就势,保持了原石的自然形态。翡翠属于硬玉,因多出产于缅甸,故又被人们习惯称为缅甸玉。它是一种最珍贵、价值最高的玉石,有 玉石之冠 的美称 ;又由于深受东方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喜爱,因而被国际珠宝界称为 东方之宝 。此件翡翠呈豆青色,虽然称不上翡翠中的上乘品种,但其体量巨大,种水甚佳,质地细密,色泽光亮,堪称大件翡翠中的上品,弥足珍贵。据考古发现,用石质材料雕刻释迦牟尼传记故事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南北朝时期,隋唐时仍十分流行,唐代以后渐趋衰落;古代石雕表现多为造像碑形式,在我国西北和中原地区都有不少遗存和发现。但历史上这些石雕所用的石材大多就近所取,为一般的石灰石或大理石,而以上等的玉石雕刻极为罕见。此件作品以翡翠雕刻而成,材质无比珍贵,体现了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繁盛背景下人们对佛教及佛教文化一种新的表达和愿望,对前人精神信仰和艺术追求一种新的继承和延续方式,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和意义。(作者:黄春和首都博物馆研究员)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