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这就是持名,信、愿、持名,决定得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此为全经之纲宗」,纲是纲领,宗是宗要,就是最主要的一句经文。全经哪一句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这一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无量寿经》上最重要的就这一句。「已详论於明宗章矣」,在前面十门开启,明宗里头说得很详细。「《弥陀要解》以信愿持名为《小本》之宗」,小本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的宗要、纲宗就是信愿持名。「本注则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跟小本《阿弥陀经》宗旨完全相同。
信、愿就是《观经》里面的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据《四帖疏》的意思,《四帖疏》是善导大师作的,善导是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祖师,阿弥陀佛再来的,唐朝初年。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弥陀佛亲口所宣,我们要能够谛信,真信。《四帖疏》里面解释这个三心,第一个「至诚心,真实心也」。这个三心我们要把它用在生活上,那就是真发了。你说我念佛我用真心,不念佛我就不用,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一真一切真,我以什么心对佛,我就以什么心对众生,这个很重要。我对佛用真心,对众生用欺骗,这行吗?我们想想,佛会同意吗?决定不可以的。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你心里欢喜,心地清净;用妄心处事待人接物,良心不安,对不起人,对不起事物,对不起。所以一定要记住,一真一切真,决定不能有妄心,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第二「深心,深信心也。深信有二」,有两种。第一个,「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无量劫来,「常没常流转」,在六道里头轮回,「无有出离之缘」,这个要深信。我们无量劫来在生死轮回里打转,没有出离的机会,这个缘是机会。如果我们不信这个法门,我们还要继续搞轮回,真叫没完没了,这太可怕了。「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我们决定不能怀疑,也不必去思虑,它是真的,它决定不是假的。「乘彼愿力,定得往生」。深心特别注重这两点,善导大师说的。要决定肯定自己是罪业深重生死凡夫,现在有这么个机会让你出离,你真信、没有怀疑就行,如果有怀疑就难了,这一生这个缘就错过了。所以决定不能怀疑。
我们为什么能够脱离六道轮回往生极乐?完全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一定要接受,佛的四十八愿是为我发的,不是为别人发的,我完全承当,完全接受,我这一生决定要往生极乐世界。这一生当中,有生之年,专修这个法门,读这部经,依教奉行。一天至少早晚课念两遍,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念完一遍之后念佛,佛号念得愈多愈好,信愿持名你做到了,决定得生。散念,早晚功课是定课,散念,日常生活当中常常想著阿弥陀佛、常常念著阿弥陀佛。要知道不念佛就打妄想,念佛妄想就没有了,妄想是轮回业。你看看,不生西方就造轮回业,造轮回业就不能往生西方,这要想清楚。轮回业不能再造,不打妄想,什么都放下,生活所需够了就好,没有任何奢求,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第三「回向发愿心,从真实深信心中,以所修一切善根回向,愿生彼国也」,这善导大师教我们的。回向发愿心就是大慈悲心,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善根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回向给众生。希望众生在这一生当中都能够遇到净宗,都能够听到经教,《无量寿经》的经教,都能在这一生当中往生净土。这个愿望念念不忘,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不忘记阿弥陀佛。由上可见,《要解》所谓的信愿,就是《观经》讲的三心,《观经》的三心,就是本经的菩提心。故知今经的发菩提心,就是《弥陀要解》里头讲的信愿。又一向专念就是持名。「由於阿弥陀经大小二本,原是一经」,一个是细说,一个是略说,里面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完全相同。「是以两者之宗,实应一旨」,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发菩提心已详述於明宗章中,兹不多赘」,不再说了。「谨再从《安乐集》中论菩提心部份录取数则,以便参会」,参是参考,会是会通。《安乐集》这本书一度佚失,「乃道绰大师所撰,所论甚为精要。下节录原文,并稍注释,浅申其意」。道绰大师的《安乐集》对於发菩提心他有四番议论,念老把它都抄在此地。第一个,「显菩提心之功用」,功是功德,用是用途。「《安乐集》云:第一出」,就是说出,「菩提心功用者。《大经》云」,净土讲大经就是《无量寿经》,「凡欲往生净土,要须发菩提心为源」,源是根源,菩提心是净土的根源。「云何?」为什么?「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若欲发心作佛者,此心广大,周遍法界。此心究竟,等若虚空。此心长远,尽未来际。此心普备,离二乘障。若能一发此心,倾无始生死有沦。所有功德回向菩提,皆能远诣佛果,无有失灭」,这是《大经》里面所说的。
下面是念老的解释,就是解说刚才我们所念的。「兹粗释云」,念老谦虚,不是细讲,就是概略的给我们说说。「首引《大经》,以明功用。《大经》者,《无量寿经》,净影、道绰、善导诸家称之为大经,天台称之为大本」。天台智者大师临终也是念佛往生的,所以天台宗很多祖师临终都是念佛往生净土。「此菩提心实为往生净土之源。源者,本也。故知,若不发此心,纵然勤修,亦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不能往生也」。念佛而不能往生,多半是未发大心,不能放下。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不多。早年,五十多年前,我在台中求学,老师常常勉励大家,莲社的同修。老师说我们同学当中,都是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大概一万人当中只有三、五个,大多数都不能往生。五十多年前,半个世纪了,今天大概是一万个人当中有一、二个。道绰、善导那个时代,善导大师说过,「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这一千多年来,为什么到现在一万人当中只有一、二个?菩提心重要!菩提心在佛面前烧香磕头发,那个发没用处,不是真的。我常常说,菩提心要在日常生活当中,那就是真的。我们一定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绝不用妄心,真心就是菩提心,妄心就是阿赖耶,阿赖耶不能往生。
往生极乐世界统统转识成智了,怎么转的,我们现在很明白、很清楚。往生的人都是坐著莲花去的,往生的缘成熟了,花就开了,阿弥陀佛拿著这个花接引你,你坐在莲台上,花就合起来。佛把这个花带到极乐世界,就在这个时候,你在花里头产生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转八识成四智。所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身不是这个身,法性身,居住的环境法性土,转识成智才是法性身、法性土。法性身、法性土是什么世界?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那个身体,身有八万四千相,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每一个好放八万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里面有诸佛菩萨在讲经教学,身上能看见。阿弥陀佛是这个身相,每一个人身相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不一样了。
所以,什么样的条件能往生,这一品经里头跟下一品,这「三辈往生」,下一品「往生正因」,这两品讲方法,我们要记住,尽量要与经上讲的相应。我们决定求生净土,希望我们个个都能够上辈往生,那不发心怎么行!发心,简单一句话说,用真心待人接物。什么是真心?
真心没有我,我是妄心,有我就是妄心,真心无我。《金刚经》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真心。对待一切人事物都跟对待我一样,我不骗自己,我不骗一切人,就是真诚心。真诚心对自己是什么样子?刚才我们念过的,三心里面的深心,对自己是深心。深心不好懂,我把它换了,我讲经里换了,我用我们的经题,这个经题上有,「清净平等觉」这就是深心。对自己要常常保持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心里头没有执著,执著是染污,执著有个我,这个我是染污,是染污的根本。所以佛法最忌讳的就是我执,我执破了,就能证阿罗汉果,阿罗汉心清净。大乘菩萨根本是法执,法执破了就证大乘果位,小乘破我执,大乘破法执,法执破了,菩萨就成佛了。法不能执著,《金刚经》上佛举了个比喻,法是什么?法像我们过河需要工具,经上讲的筏,「如筏喻者」,我们今天讲渡船。筏是木头编的,木筏,竹子编的叫竹筏,五、六根大竹子绑在一起,可以过河。过了河之后,丢掉了,不要了,不能把它背在身上走。如筏喻者,佛法是帮助你、度你的,你达到目的地就要把它放下。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你要不把佛法放下,你不能证果,为什么?它是你的障碍,佛法要放下。阿罗汉,我放下了,我执放下了,法执没放下,所以他不能成菩萨;他把法执放下,他就成菩萨,他就能成佛。法也是假的不是真的,佛用这些方法帮助你开悟,开悟之后,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开悟了,再不守这个方法,这个方法要放下,才真正得大自在,自性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现出来,那个境界就是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从哪里来的?自己心里头变现出来的,本来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跟我心里的极乐世界是一不是二。所以这段文很重要。
如果这个心不发,那就像无源的水,这个河头没有源流、没有水,干了;无本之木,植物,这棵树,它的本就是树的主干,它有根,下面有根,根上面这个这叫本,本再生干,干生枝,根本。根本没有了,那一切都完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孝敬是根本,如果孝顺父母没有了、尊敬长辈没有了,文化的根就断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复兴不起来,为什么?它没有根本。大乘佛法也是用这个做根本,你看《观无量寿经》佛讲的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根本。如果这个根本没有了,给诸位说不能往生,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他怎么会往生!菩提心的根没了,真诚恭敬从这里生的。换句话说,我们用对父母的心、用对师长的心来对一切众生。可是现在对父母不尊重,对老师也不尊重,所以现在菩提心发不出来。一向专念有,很多人,但是这个根本没有。所以一万个念佛的人,真正往生只有一、二个,这两个人肯定是孝子,肯定是尊重长辈,对长辈有恭敬心。这是没有办法勉强别人的,老师再好,只能劝导,不能督促。老师这些事情讲多了,学生听了讨厌,不来了。来了天天骂他,他不愿意接受,他不来了。这个东西怎么办?我知道了我干,我不勉强别人。你要是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要发心真干。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三集) 2013/9/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433】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