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问答网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二

发布时间:2024-03-30 01:17:03作者:心经问答网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二

自序品第一之二

四 五祖命门人作偈

[经文]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⑴,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注】

⑴ 付汝衣法 佛经中的“法”字,含义很多,略举如下:一、与第六根意根对应的第六尘“法尘”,简称为法。意是心的功能,法是客观事物在心中的反映,法尘包括人们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包括现识和业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一个念头,都是法。二、方法。分析事物的方法,修行的方法,都是法。三、佛经把所有的法分为善法、恶法、不善不恶的无记法三类。四、法界本住的法,这是古已有之的法,不是哪个佛说的法,不论佛出世、佛不出世,这个法界常住。五、唯识学百法明门把修行的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起心动念的有为法,一类是离心离想的无为法。这里说传付衣法的法,专指释迦牟尼传下的正法眼藏的正法。传付衣法,是由上一代祖师把历代祖师传下的衣钵作为信物传给下一代继承人,并向下一代继承人密传佛法微心妙旨。

[星云大师译文]

有一天,五祖召集所有的门下弟子,我向你们说:世间的众生在生死苦海里沉沦,如何解脫生死,这是亟待解决的一件大事。你们整天只知道修福,不知道要求出离生死苦海。自己的真心本性如果迷而不觉,只是修福,又如何能得度呢?你们各自回去观照自己的智慧,看取自己本心的般若自性,然后各作一首偈颂来给我看。如果能悟得佛法大意,我就传付衣法给你,作为第六代祖师。大家赶快去!不得延迟停滯!佛法一经思量就不中用!如果是觉悟自性的人,一言之下自能得见。这样的人,即使在挥刀作战的紧急关头,也能于言下立见自性。

[补注]

可能五祖觉得要找个能够承传正法的徒弟了。怎么找呢?不能直接找惠能呀!得找个事由。他就让庙里的弟子写个偈子,把各人对佛性的认识写写,谁对佛性有所认识了,就给传个法,成为六祖。实际上,说这句话,是想把惠能引出来,和他谈谈,看到底是什么样子。

[经文]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设作偈颂,枉用心力。

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星云大师译文]

大众听了五祖的吩咐后退下,彼此互相商量说:其实我们大家也不必去澄静思虑,费尽心力地作偈子。因为即使呈了偈子给和尚看,又有什么用呢?神秀上座现在是我门的教授师,不用说,一定是他中选。如果我们轻率冒昧地去作偈子,那只是枉费心力罢了。

众人听到这些话以后,全都止息了作偈子的念头,大家都说:我们以后就依止神秀上座好了,何必多此一举去作偈子呢?

[经文]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星云大师译文]

神秀也暗自在想:他们都不呈偈的原因,是因为我是他们的教授师,所以我必须作偈呈送给和尚看;如果我不呈偈,和尚如何能知晓我心中见解的深浅呢?我呈偈的用意,如果是为了追求佛法,那就是善的;如果是为了覓求祖位,那就是一种恶行,这和一般处心积虑地贪图圣位的凡夫心又有什么不同呢?如果我不呈偈请和尚印证,终究不能得法。这件事实在是教人为难!教人为难啊!

[补注]

神秀想:求法即善,觅祖不善。

我写这个偈子,如果是为了求法,是好的。如果为得那个祖位,就是凡心夺圣位,就不对了。

这可见惠能对神秀的描述,都是得法的人互相尊重,不是说神秀怎么怎么不好,而是从正面去描述的。

神秀如果不写偈子呢,就得不到法了,所以他要写偈子。

五 神秀三更廊壁书偈

[经文]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变相,及五祖血图,流传供养。

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

[星云大师译文]

在五祖法堂前,有三间走廊,原本准备延请供奉卢珍居士来绘《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以便后世有所流传,有所供养。

神秀作好了偈颂以后,曾经数度想呈送给五祖,但走到法堂前,总是心中恍惚,汗流全身,想要呈上去,却又犹豫不决。就这样前后经过了四天,共有十三次,未得呈偈。

[经文]

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小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

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

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星云大师译文]

神秀写好偈颂以后,便回到自己的寮房,全寺大众都不知道这件事。神秀又想:明天五祖看见这首偈语,如果欢喜,就是我与佛法有缘;如果说不好,自然是我自己心里迷误,宿昔业障太过深重,所以不该得法。五祖的圣意实在是难以揣测啊!

神秀在房中左思右想,坐卧不安,一直到五更时分。

[经文]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

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星云大师译文]

其实,五祖早已知道神秀还未入门,不曾得见自性。天明后,五祖请卢供奉来,准备去南边走廊墙上绘画图相。这时,忽然看到神秀那首偈颂,于是对卢供奉说:

供奉!不用画了,勞驾你远道而来。经上说:凡所有相,都是虛妄的。

只留下这首偈颂,让大众诵念受持。如果能够依照这首偈颂修行,可免墮入三恶道;依照这首偈颂修行,也能获得很大的利益。

于是告诉弟子们应当对偈焚香恭敬礼拜,大家都诵持这首偈颂,就可以见到自性。弟子们读诵此偈后,都赞叹说:很好!

[经文]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星云大师译文]

夜半三更,五祖把神秀叫进法堂,问道:那首偈颂是你写的吗?

神秀答道:确实是弟子所作,弟子不敢妄求得祖位,只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是否有一点智慧?

[经文]

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凡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凡,万法无滞,一其勿一其,万境白如如⑴。如如之心,印是其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

【注】

⑴ 如如 在世间智的规畴内,全面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是如如。但是,科学没有终极,谁也不能说自己已站在真理的终点,只有无知的狂人才会说这等痴话。在自觉圣智规畴内,“如”离心离想,想,即是主观意识。凡带有少分想,都不是“如”。怎样才算“如如”?无法用语言文字说得清。例如,在如幻三昧中,见到妖怪,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瞬间即逝;见到神佛,知其是妄,不爱不受,转眼亦亡。寂而照之,自心清净,才有可能见如如。

[星云大师译文]

五祖说:你作的这首偈子还沒有见到自性,只是门外汉一个个,未曾进门入室。这样的见解,要想用它来覓求无上菩提,终究不可得。无上菩提必须言下就能认识自己的本心,见到自己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在一切时中,念念都能见到自己的真心本性,一切万法无滯无碍;只要能认识真如自性,自然一切法皆真,一切的境界自亦如如不动而无生无灭。这如如不动的心,就是离绝人我、法我二执而显现的真实性。若是这样见得,即是无上菩的自性了。你暂且回去思惟一两天,再作一偈送来给我看,如果你的偈能入得门来,我就把衣法传付给你。

[经文]

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星云大师译文]

神秀行礼退出。又经过几天,神秀仍然作不成偈,心中恍惚,神思不安,好像在梦中,行走坐卧都闷闷不乐。

六 惠能大师说偈

[经文]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

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星云大师译文]

又过了两天,有一童子从碓坊经过,口中颂念着神秀的偈,我一听就知道这首偈还沒有见到自性。虽然我不曾蒙受教导,但是早已识得佛法大意,就问童子说:你诵的是甚么偈呢?

童子说:你这獦獠不晓得,五祖大师说,人生最重要的事是生死;大师要传付衣钵佛法,所以命门人作偈来看,如果悟得大意,就传付衣法,让他作第六代祖师。神秀上座在南边走廊的墙壁上写了这首无相偈,大师教众人都诵念,说依这首偈去修持,可得大利益。

[经文]

惠能曰: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

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惠能曰: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

时,有江州别驾⑴,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惠能闻己,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

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惠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

【注】

⑴江州别驾 江州刺史的侍从官。

[星云大师译文]

我说:上人!我在这里舂米已经八个多月了,不曾走到法堂前,请上人也能引导我到偈颂前去礼拜。

童子引我到偈颂前礼拜,我说:惠能不认识字,请上人替我读通一遍。

这时有位江州別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朗诵。我听了以后,对张別驾说:我也有一首偈,希望別驾代为书写。

张別驾说:你也会作偈,这倒是稀奇!

我对张別驾说:要学无上正觉,不可轻视初学。下下等的人也会有上上等的智慧;上上等的人也会有沒心智的时候。如果随便轻视人,就会有无量无边的罪过。

张別驾说:你就把偈语念诵出来吧!我为你写上,将来如果你得法,务必先来度我,请不要忘了我的话。

[经文]

惠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

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星云大师译文]

我的偈颂是这样说的:

菩提本来沒有树,明镜本亦不是台,

自性原无一物相,何处惹著尘埃来?

五祖看到大家这样大惊小怪,恐怕有人对我不利,于是就用鞋子擦掉了这首偈语,说:“也是沒有见性!”大家以为真是这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问答网